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6dded3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9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的进行小

组合作学习

三胡中心小学汪键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今天,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的能力,组织有效的学生合作学习能改进课堂内学生的心理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作为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下面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基础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例如,一人发言后让另外一人重复;给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种思路可行吗”“为什么”、“你理解χχ同学的思路吗?”来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不断强化倾听意识提供良好环境。

3.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实践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

二、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是前提。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虽然学生有了合作的意愿,并不一定能开展好合作学习,因为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技能,我们除了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向,更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和合作方法。如在上面提到一节课中学生一个人用带子、皮尺测量硬纸片图形的周长不太好操作,觉得有些困难。这时他们自然地就会想到让同学帮忙,组成一个合作小组进行测量,学生在自发组织的合作测量过程中乐于倾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并不断完善自已的想法,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样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效果远比老师强硬地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好得多。

三、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是关键1、科学的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限制,刚刚步入校门不久的他们,或许并不具备合作的意识。到底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中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呢?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针对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精心设计,引导运用小组合作的相关问题。以难易适度、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其合作的内在要求。如在教学平面图形周长一节课时,我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周长概念后,请同学们借助工具袋里的工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量一量它的周长。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自由测量。一方面,学生在测量活动中能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已的学习材料进行测量,使用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人人都有话可说。此时2、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合作交流就不只是优等生的“表演赛”,一定要激发中差生的合作兴趣,教师要精心准备学习道具,比如皮尺、带子、半

圆纸片等学习材料的介入,利于学生从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多样化的测量方法,这样学生就有了合作交流的冲动。同时,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也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周长”表象,对于深化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大有裨益,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富有价值,更能深入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个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回顾全课,再联系新学的知识提出问题。有的学生针对“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概念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可不可以把这句话中的围成说成组成?”此时,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时机了,学生通过摆学具,画图形、讨论进行验证后得出:如果说成“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概念不够严密,就变成错误。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了问题,又通过操作、讨论回答了自已提出的问题,也突出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3、要为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讨论、交流创设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学生用皮尺、带子等方法测量周长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些误差,这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的。当学生量得半圆的周长并不一致是教师并不要急于评价。当有学生提到这个问题时,教师顺势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讨论解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探究、交流、体会到测量时会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误差,在测量时要尽量精确,减少误差。比如,在讲授《圆的认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我运用了启发式进行教学。上课开始,我就问:“同学们,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我们所见到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齐答都是圆形的。因势利导,我马上又追问:“为什么车轮不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其它形状,而都是圆形的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就激发了出来。他们互相讨论、争辩、试验,最后得出答案:圆形的车轮,车子走得平稳,人们坐在车上才会感觉舒服。

四。课堂中适当地表扬和批评是催化剂俗话说“无规矩不成

方圆”,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都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特征制定相关的要求或制度。因此,想要让小组有效的学习,一定要有一套严格的奖励政策。教师必须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如开展比“哪个小组得红旗多”,评“最团结小组”,“红星小组”等活动。由此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励的场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给每组提供一张圆纸片,两根大纸条,剪刀、图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钟面模型,并要求:“小组合作做钟面时要保持安静、团结友爱、分工合作听音乐开始,音乐停就结束停止,最后比一比哪组做的最快最好。”在每节探究活动结束时,针对纪律、组织探究活动等情况,教师表扬最好的小组,同时也可对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从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再出现或少出现这类问题,可使数学探究活动日趋好转。如有些组的学生组织得较好,很快就可以把探究的问题研究完了;而有些组则由于组内分工不合理,在规定的时间内都没有完成探究问题,教师指出来后,可以促进各小组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引起注意,从而使得这类表扬和批评成为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