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发展前景广阔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民办高校发展前景广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6ea3f77c1cfad6195fa782

教学督导制,开展青年教师的讲课比赛、教案评比等活动。

民办高校不应把学生的学业成绩看作唯一指标,除实施因材施教、差异教学外,应天学院更为关注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开展英语短剧表演、艺术节、科技节等第二课堂活动,举办名家系列讲座,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养成教育,使学生有各种展示才华、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自信心也随之提高,反映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变自卑为自强。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应天学院的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为保证学生出口畅通,学院瞄准市场、跟踪市场,提前启动就业工程,在学院统一组织下,二年级学生以高通过率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求。

锐意改革创新教育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万福

我院几年来在教育和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施教方式的创新:分层次因材施教。由于进入金肯学院的学生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达250分左右,在教学实施和要求上,大家不可能排好队齐步走。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原来成绩以及进校后的努力程度,分成不同班级,编制、实施具备较强的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同时实施班级滚动机制,努力使差的学生变好,好的学生更好。

教育机制的创新: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我院与微软(中国)公司授权的北京全美教育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微软网络管理特色班,采用微软公司提供的专业技术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参加“微软数据库管理员”或“微软认证应用程序开发专家认证”证书考核,获取相应专业资格证书。与南京汉恩公司合作开办三维动画技术特色班,由公司技术人员上专业课,学生经考核合格可

颁发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专业技能证书和加拿大互动艺术学院(CIA)证书。 培养目标的创新:“三个一批”。一是“优化一批成英才”,通过3年的培养,使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业有成就、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希望、创业有能力、发展有基础,成为学院的招牌;二是“培养一批成良才”,将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的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良才;三是“转化一批人才”,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转化工作,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掌握比较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掌握一定的技能及特长,为立足社会打下基础。

民办高校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世杰

从先进发达国家的教育看,民办教育并非一种补充或可有可无而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外许多民办(私立)大学的教育水平还是世界第一流的,如历史久远的美国哈佛,英国剑桥均为其例。在我国,虽然民办高校现在还处于新生代时期,但它在发展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

民办高校主要不是培养英才,而是干才。对于一个国家,精英人才固然重要而实干人才也是决不可少,甚至在数量上还应大大多于前者。据一份材料显示,从国外进口的设计精良的发动机组件,由不同的技术人员装配调试出来的机器其运转性能大不相同,由此可见提高第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是多么重要,目前各行各业对于第一线操作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对于这一类人才的培养任务就落到了民办高校的肩上。民办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理念可以在多个层面上,特别是应用层、职业层上设计、组织教育,培养面向实践的应用型人才,改变专业技术队伍人才结构,提升第一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江南影视学院就是在原江南志立进修学院的基础上,借助了中国影视家协

会、中国传媒大学等多家影视艺术部门的力量创办的一所影视艺术类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正因为既重视基础理论教学,使学生有坚实的基础和发展的后劲,又重视实践训练,增强学生从事专业实践活动的才干,所以学生毕业后受到了广电系统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几乎达100%。

打造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院长吴金林

如何打造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我省独立学院当前和今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对此,中北学院有以下思考: 1、拓展办学空间,明确办学定位

我省多数独立学院现在还是紧依母体大校,没有相对独立的办学空间。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一般都在6000-8000人左右,办学空间显得比较拥挤。这个问题必须从源头上解决,从大校领导思想观念来解决,长远规划和当前利益应该兼顾起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应尽早提出独立学院规范办学的基本条件,促使各校加快独立学院健康发展。

2、建设具有民营机制活力的各具特色的师资队伍

一个较大规模的独立学院,没有自己的队伍便无法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来。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不能走大校队伍建设的老路,这是一条死胡同,也养不起;二是利用民办的灵活办学机制,走制度创新道路;三是多元化的建设思路,专职与兼职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

3、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发挥用人制度的激励作用

目前我省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人事编制还是以大校为主,独立学院的人事分配制度不能走公办高校吃大锅饭的老路,必须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激励性。 4、建立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内部管理体制

由于生源的不同,完全照搬大校的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从人才培养的定位,

到教学大纲的修订,从学生工作的严格管理,到教学质量的监控,都有许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为了体现高效灵活按市场机制运行的特点,必须在学院内部管理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自我管理

苏州大学副校长、文正学院院长殷爱荪

文正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可跨专业、年级、课程平台自由选课,课程菜单化,由学生根据要求,自行组合四年的学习进程和学习内容,学制弹性化,学生可提前或推迟完成学业;实施第二学士学位制度,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在第三学年末报考第二学士学位,凡考核通过者,可于第四、第五学年完成第二学士学位的学习任务;实施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辟“1+2+1”、“2+2”等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目前已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学生校际交流合作的培养项目。

在学生的管理上,学院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学院设有民主管理委员会、学生奖惩评议委员会与仲裁委员会、学生生活管理委员会,通过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参与部分处分奖励的评议和参与生活管理,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强化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学院有各类社团20多个,为广大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提供了舞台。学院设有创就业指导中心,通过讲座、模拟创业实践、模拟人才市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就业竞争力,经跟踪调查,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学院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创业实践;同时与苏州市人事部门共建成立了“苏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文正学院工作站”,与在苏企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业和就业的指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