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974f0e6bec0975f565e274

②分析诗句

即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作答形式:×句×联描写了(写了)??

④ 点明情感

即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作答形式:”抒发了??”“寄寓了??”或”揭露了??”

3.试题举例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②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设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是一首怀古诗。(步骤1)简析: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和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步骤2)表达了作者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的情怀。(步骤3)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第一步:根据诗歌题材的不同,确定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这是一首怀古诗。

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的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表达了作者向往一种隐逸的生

37

活的情怀。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设题: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解析:第一步,根据诗歌题材的不同,确定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这是一首送别诗。

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的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表达了作者送别时悲凉的心情。 (二)鉴赏思想情感 1.设问方式 A 题型一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怎样理解和评价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B 题型二

①这两首诗(或词)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②比较××诗(或词)与××诗(或词)表达情感的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2.答题要点及思路 A 题型一 ①分析诗句

即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展现了什么场景 ②点明情感

38

即判断揭示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③客观评价

即站在一定的高度,对诗中所表现的情感的倾向性及社会意义进行客观的评价。

B 题型二 ①分析诗句

即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或分析不同的情感载体(意象)渗透着作者什么情感,如: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等。

②指出手法

即指出两首诗(或词)的抒情方法,如: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

③点明基调类别

即指出两首诗(或词)的感情基调或情感类别,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3.试题举例

【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题型一)

秋词二首(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设题:怎样理解和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抓住对秋天“一鹤排云”这一别致的景观进行描述,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步骤一)诗人以鹤自喻,抒发了热爱秋天的豪情和一种乐观高扬的气概和情操。(步骤二)本诗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步骤三)

解析:第一步,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展现了什么场景。诗人抓住对秋天“一鹤排云”这一别致的景观,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

39

飘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第二步,判断揭示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以鹤自喻,抒发了热爱秋天的豪情和一种乐观高扬的气概和情操。

第三步,站在一定的高度,对诗中所表现的情感的倾向性及社会意义进行客观的评价。本诗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例2】比较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题型二)

【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设题:这两首曲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步骤一)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步骤二)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步骤三)

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步骤一)触景生情,(步骤二)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步骤三)

解析:第一步,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或分析不同的情感载体(意象)渗透着作者什么情感。第一首小令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

第二步,指出两首诗(或词)的抒情方法,第一首小令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第二首小令触景生情。

第三步,指出两首诗(或词)的感情基调或情感类别。第一首小令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三)评价观点态度 1.设问方式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