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校本教材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974f0e6bec0975f565e274

的情谊。如“青山独归远”这句,“青山”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则显示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这首诗勾勒的是一种闲淡的意境。这种意境又是和诗人当时官场失意、萌生归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说是当时诗人心情的写照。由此可以说,该诗看似无情却胜有情。 (五)鉴赏时应注意的问题

鉴赏送别诗应注意三个方面:抓意象、品词句、析手法。

①抓意象是指在赏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送别诗中常见的诗词意象。古人由于风俗习惯和文人墨客的喜好常常借助一些意象来表情达意。比如“柳”这个意象,因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同时,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之意。抓好意象对于赏析送别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常见送别诗的意象见这一类别后附录)

②品词句是指要品味关键词句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古人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品味关键词句才能更好地把握诗词的主旨。

③析手法是指要分析诗人为表达情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由于诗歌篇幅短小,古人为凸显主旨往往采用一些艺术技巧来表达。送别诗中常见的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虚实相生等。 (六)名家作品鉴赏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设题: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南

45

去。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杨柳春”、“杨花” 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设题:有人说首句的“连”“入”用的好,好在哪里?

答案:“连”,是“连接”的意思;“入”是指“进入”。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

【例3】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设题: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诗歌三、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七)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 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 离人独上洞庭船。

46

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 故园归去又新年。

(1) 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境界?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

用?(5分)

(2) 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3分)

(3)“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请用几个词语概括这首诗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犹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更好?为什么?(5分)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47

注: 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4分)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4分)

4.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5.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