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超级总结(考研笔记)[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汽车理论超级总结(考研笔记)[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a1cdd776eeaeaad1f33065

Fz1?Fz2G?(b??hg)??L? (4.9)

G?(a??hg)??L? 从式(4.8)和式(4.9)可见,当制动强度或附着系数改变时,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变化是很大的。

4.5.2 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所谓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是指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拖滑时,前、后制动器制动力F?1和F?2的关系曲线。

在任意附着系数值?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条件是: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附着力,并且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

F?1?F?2??G??F?1??Fz1?

?F?2??Fz2?F?1?F?2??G??或 F?1Fz1?

??F?2Fz2?将式(4.9)代入上式,得

F?1?F?2??G??F?1b??hg? (4.10)

?F?2a??hg??由式(4.10)中消去参变量?,即得

F?2?I(F?1) (4.11)

将式(4.11)画成的曲线,即为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简称I曲线。

I曲线可采用做图法直接获得。方法如下:

图4.11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

4.5.3 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及同步附着系数

一般两轴汽车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一固定常值。常用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来表明分配的比例。即

??F?1F?

F??F?1?F?2

式中 F?1——前制动器制动力; F?——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 F?2——后制动器制动力。

F?1F?2??1?? (4.12)

则F?2??(F?1)为一直线,此直线通过坐标原点,且其斜率为

tan??1???

这条直线称为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简称β线。

图4.12示出某车的β线与I曲线,两线交点对应的附着系数值为0.39。将β线与I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称为同步附着系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