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a5395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c

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感受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优劣,在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又如,在用一道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时,可以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次序把每个数位上的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每个数位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数相加,再加上这个数位上的另一个数。教学时,也要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后一种算法的简便并自觉选择这一算法。

2.教学验算,既教方法,也注意习惯与态度的培养。 第31页例题紧接着不进位加教学加法的验算,这是教材中第一次教学四则计算的验算。首先告诉学生验算的目的和作用,“算得对不对,要验算才知道”。接着告诉学生加法的验算方法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算”,并通过已经写出的验算竖式帮助学生懂得这句话的意思,知道验算的方法。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和不变的直接经验,所以接受加法的这种验算方法不会有困难。而且用加法验算加法,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

(1) 验算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算是一种方法,在原来的竖式上重新算一遍也是验算。教学估算以后,估一估也能起检验作用。要允许学生选用验算的方法,如果题目要求写出验算,那么最好用交换加数位置这种方法;如果题目不要求写出验算,那么在原式上再算一遍或者估一估得数是否合理也是可以的。至于和减一个加数这种验算方法,考虑到与三位数加法相应的减法还未学习,暂时不要教学。

(2) 教学验算不仅是教方法,更是培养验算的习惯和态度。如果学生通过验算发现原来计算有错,要利用这个机会让他感受验算的作用和好处。在安排学生练习计算时,要考虑留有进行验算的时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验算方法也有利于他们自觉验算、养成习惯。

3.联系生活体现估算的现实作用,利用实例引发估算思路。 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要求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知道得数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估算。教材认真落实《标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的要求,在教学笔算的同时也教学估算。

(1) 教材选择购物的情境,估计买两件物品大约需要的钱数,让学生在现实题材中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估算,体会到学习估算是适应生活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估算的愿望和积极性。这是培养估算意识不可忽视的一点。

(2) 教学估算不是把估算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利用现实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和相关的知识。第40页例题“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正是这个问题里的“几百元”启发学生把两个加数分别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数,通过

整百数的加法完成估算。教材中“番茄”卡通的思考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思考。结合学生的交流,介绍了“约等号”,在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时,要安排学生使用约等号,通过适量的练习掌握约等号的读法与写法。

估计三位数加法的和大约是几百,必须能正确说出三位数最接近几百,这是进行估算的基础知识。为此,第41页和第42页安排了专项练习。 (3)本单元估算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说出三位数加法的结果大约是几百,基本方法是先找到两个加数最接近的整百数,然后计算整百数的加法,如第41页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42页第2题。在此基础上,略微提高一点要求,判断三位数加法的和比某个整百数大还是小,如第41页第4题。教学时要注意这两道题是估算,不是笔算,千万不能用竖式算出得数以后再与700(或500)比较大小。在估计的时候要紧紧联系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如445+198≈600(看成400+200),比700小。也可以把198看成200,445+200=645,和比700小。

教学时,着重应注意两点。第一,要指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估算策略。如p40例题,一台电话机98元,一个电饭煲192元,买一台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就可以分别把98、192看作相应的整百数,估算出结果大约是几百元。又如p41第4题,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195比200少一些,198也比200少一些,它们的和肯定比400少一些,因此400个座位是够的。第二,要指导“≈”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在使用“≈”时,经常出现的错误主要有两种。一是该用“≈”时,用了“=”。如599+297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学生写成599+297=900;二是不适当地连用“≈”和“=”。如,402+467≈900=869。教学时,要通过及时的评点和分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掌握相应的正确使用方法。

4.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题材宽广,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为以后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作铺垫。

结合计算教学,“想想做做”里先后安排了一些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其中有些是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上册)里教学的,如根据已经看的页数和还没有看的页数求一本书的页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等。解答这些题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量关系,并能防止遗忘。教学这些题时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题里的数量关系。还有一些问题与空间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如第38页第4题寻找一条最近的路,这些题扩展了计算知识的应用领域,而且具有开放性,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学时不要把目光都聚集在得数是多少上,要放眼于学生的思考和策略上。

本单元还编排了几道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它们是第38页第5题,第44页第9题。解答连续两问的问题比解答一步计算的问题要复杂些,它的两个问题虽然都只要一步计算,但需要一个一个地解答。解答连续两问的问题比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要容易些,虽然它也算了两步,但每一步计算都有问题在导向。连续两问的问题介于一步计算问题和两步计算问题之间,是实现从一步问题到两步问题跨越的桥梁,能降低以后教学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坡度。教学连续两问的问题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情境里的信息和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经过整理后的题意。二是让学生体会两问之间的联系,第一问对解答第二问有什么作用。体会解答第一问在哪里收集需要的条件,解答第二问的条件又在哪里。 五、案例点击:

【教学片断1】

师:我们先做一组口算题。 出示:

6 + 9 = 7 + 6 = 8 + 8 = 4 + 7 = 9 + 5 = 7 + 9 = 3 + 9 + 4= 4 + 8 + 8 = 6 + 8 + 9 = 3 + 9 + 7 = 4 + 6 + 8 = 6 + 8 + 2 =

教师请完成速度较快的小组“开火车”报得数,其余学生核对。 师生共同讨论三组连加算式的算法,引导学生体会比较简便的算法。

[评析:三位数连加是一位数连加的拓展。教学新课时,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的这种联系,以6道一位数加法与6道一位数连加为复习内容,安排学生“视算笔答”。这样组织,全班一开课就进入了紧张的计算练习之中,为新课学习顺利迁移,奠定知识与技能基础。]

【教学片断2】

师:大家会用竖式计算吗?请小朋友先在练习本上试一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请写出不同竖式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师:大家能看懂这四种写法吗?他们算出的结果都是354,和你算的一样吗?我们比一比第一种算法和第二种算法,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种两个竖式是分着的,第二种是连着的。

生:第二种算法的竖式是把第一种的两个竖式连起来了。 生:第二种算法比第一种算法要少写一个228。

师:你同意他们的发言吗?我也同意。请大家再比较第三种算法和第四种算法,相同吗?

生:横线上面都有三个数。 生:它们都是连着加的。

生:第四种写法比第三种写法多写了一个加号。

师:(指着第三种算法)像这样的竖式,一般写一个加号。这样写,大家会算吗?请每位小朋友把第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同桌间口述第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教师再指定一个学生口述。

[评析:在学生自我探究之后,教师选取了四个学生的典型竖式计算,交流展示,并组织了两次对比:连着与分着列竖式计算的对比,连加时写一个与两个加号的对比。当然,这里引导比较辨析的提问也可改为“这四种不同的写法,你认为可以分为几类?”让学生一次性地比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

师:黑板上的这几种写法,你喜欢哪一种? 生:我喜欢第一种,过程清楚。

生:第二种比第一种简单,我喜欢第二种。

生:我喜欢第三种,第三种只列一个竖式,算起来快。

师:这些方法都是对的。在计算时,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就选择那种方法。不过,第三种算法是今天新学的,大家能掌握吗?你能用这样的算法解决新的问题吗?

出示: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学生读问题,独立试做。前后四人小组交流计算过程。

师:我想请我们班32号小朋友做“小老师”,到前面来边写竖式边讲计算过程。我和其他小朋友都听他讲,好吗?

第五单元:认识方向

一、知识梳理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关于认识方向的初步经验,同样构成了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以及用已经掌握的八个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