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化幼小衔接模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构建生态化幼小衔接模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ab2bcc844769eae109ed3d

从宏观上来说,我们国家应该制定一些有关幼小衔接的法规政策。虽然我们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幼小衔接的内容,但只是泛泛而谈,点到为止,与美国的《入学准备州长指南》、《入学准备州长任务工作小组最终报告》、《国家入学准备指标》等相比缺乏具体性和可行性,教师工作起来无从下手。

2、增设学前班

从实施幼小衔接的机构来看,中国应该增设学前班帮助幼儿很好的做好入学准备。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学前班和现在的一些私立学前班不一样,现在的许多学前班只为迎合家长需要,一味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儿童社交能力、适应能力、情感等的培养。我们要开设的学前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衔接,而且也应注重各种能力之间的衔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且,不是所有儿童都要上学前班,完全有能力适应小学学习的儿童没必要上学前班,否则会适得其反。只有那些尚未做好入学准备的儿童才需要上学前班。

3、抓好幼小衔接教育的各项内容,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全面准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而且还包括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社会要求等方面。美国的儿童教育工作者指出,儿童在未来学校生活中的成功取决于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其中包括:

健康的体质,语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对周围世界的基本知识,对外界环境较成熟的适应能力等。所以,幼教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只关注某一方面并不能使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抓好幼小衔接的各项内容,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全面而充分的准备。但是,我们的幼教工作者也应该注意不要什么都学习美国,在关注健康、语言、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衔接时,知识的衔接也是不容忽视的,否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且美国现在不是也开始重视知识的传授了吗?

4、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

中国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培训幼儿教师,提高他们的素质。对于一些已经工作的教师,可以办各种幼小衔接培训班,提高他们的能力;对于还没有参加工作的学生,学校应该开设幼小衔接课程,使他们及早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以便以后指导实践;幼教工作者自身也应该加强学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促进自我提高。同时,国家还应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增强人们对幼儿教师向往的热情,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幼教事业。另外,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之间应该多沟通,特别是一些高校附属的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充分利用彼此接近的地理位置优势展开长期的合作交流,更好的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展开。总之,中美两国在幼小衔接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应该客观的分析与批判的学习,保留

自己的优点,吸取美国的长处,结合中国的国情为我所用,促进我国幼小衔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积极构建家、园、校“三位一体”的衔接模式

幼小衔接过程中要发挥家庭、幼儿园、学校各自的作用,并积极协调配合,为孩子的成长共同承担责任。

(一)家庭

1.增强幼儿的信心。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其学习和社会适应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家长要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幼儿上小学的兴趣。要让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的愿望,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

2、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家长在孩子入学前要做好各方面物质准备的同时,更应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进入小学后,很多事情需要孩子自己独立处理,如课余时间自己支配,作业独立完成等等。作为家长要从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自理、独立的能力,逐渐减少成人对他的照顾

(二)幼儿园

1.幼儿教师要明确衔接的目的、任务,切实做好衔接工作。幼、小衔接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作为衔接的长期目标;加强幼儿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调整幼儿园大班作息制度,如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增加上课节数、减少游戏及户外活动等;幼儿园教师还应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

2.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接触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面对身边的不安全因素他们要学会自己独立、机智地处理。孩子的这种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的能力,往往都是在幼儿园期间养成的。幼儿园要经常组织应对自然灾害的演练,通过在一日生活中自然渗透,并通过参观、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3.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幼儿园园报、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宣传途径使家长与幼儿园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形成教育共识

(三)学校

1.合理调整低年级学生的作息时间。小学低年级儿童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是15分钟,刚刚入学的孩子很难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学校应尽量顺应幼儿在幼儿园生活时期而形成的习惯,还要科学合理安排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天生活,例如允许幼儿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配合多种的课间、课外活动;每节课都要注重动静交替,多运用直观教具。

2.重视环境创设。在幼儿初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以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理反差。

法国幼小衔接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改变\单向衔接\的局面,建立幼小教育机构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合作平台。长期以来,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主角,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主动向小学靠拢,表面上看为幼儿适应小学做了积极准备,实际上引发了各种幼小衔接问题,诸如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单向性等。其实,幼小衔接,不是\谁向谁单方面靠拢\而应是双向相互衔接、共同衔接。幼小衔接的主体是儿童,所以应该寻找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之间,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衔接教育,促进儿童自身内部的发展变化。因此,幼儿园与小学应从促进儿童身心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建立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平等合作关系,共同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二)打破幼小课程的的各自为政,实现幼小课程的有效衔接。

教育观念和教师职责的的转变,必将引起课程内容的调整。以往幼小衔接的任务主要由幼儿园承担,所以所谓的课程内容的调整也仅仅局限在幼儿园内。要做好幼小课程的衔接,应将两个阶段的课程联系起来考虑,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以小步化的方式逐步实现课程衔接,体现层次性和弹性化。同时,在衔接中要注意环境的作用。因为环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龄儿童对周围环境是相当敏感的,因此在环境创设上既要体现出连续性,又要呈现出递进性,以符合儿童的发展需要。让儿童逐渐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三)完善幼小师资培训机制,实行合流培训。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培训是分离的,没有统一的系统对幼小教师进行合流培训,导致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低年级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衔接等理念上的脱节。而在法国因为一体化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母育学校教师与初等教育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使得幼小教师能够在一起研讨、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通过对彼此教育理念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的统一幼小衔接的步调,弥补彼此的不足之处。实现在儿童发展、课程衔接等理念上的衔接。

对我国幼小衔接的启示

(一)从长远的视角看待幼小衔接,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受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提出幼小衔接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入小学及小学以后能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着眼于儿童的可持续性。我国应从长远的视角看待幼小衔接,将幼小衔接置于终身教育的角度考虑,而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过渡,在衔接的内容上注重智力、情感和社会性等的和谐培养,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幼小衔接的双向性我国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不仅要使幼儿园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与小学教育相衔接,也要加强小学教育各个方面与幼儿园教育的连贯和统一。双方只有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共同担负起幼小衔接的任务,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促进师资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我国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深度的交流与合作,如实行“团队教学”的新方式,培养双方教师熟悉和了解彼此教育阶段的特点和规律,还可以促进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小学教师资格证的通用,从而提高双方教师实施幼小衔接的能力,帮助儿童平稳顺利地渡过幼小衔接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