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补充安全管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11 - 补充安全管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c50c38cfc789eb172dc8dd

⑸有足够数量并符合规格安全进、出通道

⑹急救设备(担架、氧气瓶、防护用品、冲洗设施等) ⑺通信联络与报警系统

⑻与应急服务机构(医院、消防等到)建立联系渠道 ⑼定期进行事故应急训练和演习

1Z205024 掌握安全检查

1.安全检查的主要类型:

⑴全面安全检查 ⑵经常性安全检查

⑶专业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安全检查 ⑷季节性安全检查 ⑸节假日检查

⑹要害部门重点安全检查 2.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查思想 查管理 查隐患 查整改 查事故处理

1Z205030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分类和处理

1Z205031 掌握职业伤害事故的分类

1.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分两大类型,

职业伤害事故 职业病。

2.职业伤害事故是指因生产过程及工作原因或与其相关的其他原因造成的(伤亡事故)。 3.按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类 ⑴轻伤事故:造成职工肢体或某此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一般每个受伤人员休息1个工作日以上,105个工作日以下。

⑵重伤事故:一般指受伤人员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或者造成每个受伤人损失105工作日以上的失能伤害。 ⑶一般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职工1-2人的事故。

⑷较大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⑸重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事故。 ⑹特别重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

注:详见法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 ①民航客机死亡四十人及其以上事故。

②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

③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一次死亡五十人及其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万元及其以上的。

④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三十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百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 ⑤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一百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 ⑥其他。

1Z205032 掌握职业伤害事故的处理

1.安全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5

2.根据国务院令第75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应遵循以下规定程序。

事故报告 安全事故调查 安全事故处理 3.参加调查组的单位:

(1)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

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

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重大伤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会同同级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4.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确定事故责任者

(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级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1Z205040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措施

1Z205041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的要求

环境保护是按照法律法规、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要求,保护和改善作业现场的环境,控制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环境保护也是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

1Z205042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的措施

1、施工现场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出现场。

2、高大建筑物清理施工垃圾时,要使用封闭式的容器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严禁凌空随意抛撒。

3、施工现场道路应指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形成制度,防止道路扬尘。 4、对于细颗粒散体材料的运输,储存要注意遮盖、密封,防止和减少飞场。

5、车辆开出工地要做到不带泥沙,基本做到不洒土、不扬尘,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

6、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各种包装物等废弃物品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的物质。 7、机动车都要减少尾气排放的装置,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8、工地茶炉应尽量采用电热水器。

9、大城市市区的建设工程己不容许搅拌混凝土。 10、拆除旧建筑物时,应适当汪水,防止扬尘。 11.废水处理技术:

⑴物理法:利用筛滤、沉淀、气浮等方法。

⑵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分解污染物,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处理方法。 ⑶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

⑷生物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将废水中成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12.施工过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6

⑴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为土方回填。

⑵施工现场搅拌站废水,现制水磨石的污水,电石的污水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再排放,最好将沉淀水用于工地洒水降尘或采取措施回收利用。

⑶现场存放油料,必须对库房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防渗混凝土地面、铺油毡等措施。使用时要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以锡污染水体。

⑷施工现场100人以上的临时食堂,污水排放时可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 ⑸工地临时厕所,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漏措施。中心城市施工现场的临时厕所可采用水冲式厕所,并有防蝇、灭蛆措施,防止污水体的环境。

⑹化学用品、外加剂等要妥善保管,库内存放,防止污染环境。 13.噪声控制技术可从声源、传播途径、接收者防护等方面来考虑。

(1) 吸声:利用吸声材料吸收声能,降低噪声。

(2)隔声:应用隔声结构,阻碍噪声向空间传播,将接受者与噪声声源分离。隔声结构包括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屏障、隔声增等。

(3)消声:利用消声器防止传播允许气流通过的消声降噪是防治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装置。如对空气压缩机、内燃机产生的噪声等。

(4)减振降噪:对来自振动引起的噪声,通过降低机械振动减小噪声,如将阻尼材料涂在振动源上,或改变振动引起的噪声,通过降低机械振动减小噪声,如将阻尼材料涂在振动源上,或改变振动源与其他刚性结构连接方式等。 14.接收者的防护

让处于噪声环境下的人员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相关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要求,对不同施工作业的噪限不同,在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的限值,尤其是夜间禁止打桩作业。 15.建设工程施工工地上常见的固体废物

⑴建筑渣土

⑵废弃的散装大宗建筑材料 ⑶生活垃圾 ⑷包装材料 ⑸粪便。

16.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思想是:采取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对固体废物长生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17.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理方法如下;

⑴回收利用 ⑵减量化处理 ⑶焚烧

⑷稳定和固化 ⑸填埋

18.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点:

⑴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标牌,

⑵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应当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证卡。 ⑶应当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各项临时设施。

⑷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驾设,严禁任意接线接电。

⑸施工机械应当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和线路设置,不得任意侵占场内道路。

⑹应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排水系统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持场容场貌的整洁,随时清理建筑垃

7

圾。

⑺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除隐患,保证其安全有效。

⑻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各类必要的职工生活设施,并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职工的膳食、饮水供应等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⑼应当做好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在现场周边设立围护设施。

⑽施工现场发现文物、爆炸物、电缆、地下管线等应当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按规定处理。

⑾施工现场泥浆和污水未经处理不得排放,地面宜做硬化处理,有条件的现场可进行绿化布置。

1Z20505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

1Z205051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职业健康安全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问题: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组织管理不力 2.核心要素包括以下10个要素:

⑴职业健康完全方针:

⑵对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⑶法规和其他要求 ⑷目标

⑸结构和职责

⑹职业健康完全管理方案 ⑺运行控制

⑻绩效测量和监视 ⑼审核 ⑽管理评审

3.辅助要素包括以下7个要素

⑴培训、意识和能力 ⑵协商和沟通 ⑶文件

⑷文件和资料控制 ⑸应急准备和响应

⑹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⑺记录和记录管理

1Z205052熟悉环境管理体系

1.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由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

2.10个核心要素,包括:环境方针。环境因素,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目标、指标和方案资源、作用、职责与权限,运行控制、监测与测量;评估法规的符合性,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1Z205053了解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运用

1、初始状态评审的内容包括:

(1)辩识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2)明确适用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评审组织现在的管理制度,并与标准进行对比

(4)评审过去的事故,进行分析评价,以及检查组织是否建立了处罚和预防措施 (5)了解相关方对组织在职业健康完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的看法和要求。 2、程序文件编写的内容和一般格式

8

(1)程序文件要针对需要编制程序文件体秒的管理要素

(2)程序文件的内容可按4W1H的顺序和内容来编写,即明确程序中管理要素由谁做(WHO),什么时侯做(WHEN),在什么地点做(WHERE),做什么,怎么做。

(3)程序文件一般格式可按照目的和适用范围、引用的标准及文件、术语和定义、职责、工作程序、报告和记录的格式以及相关文件等的顺序来编写。 3.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组织对其自身的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是对体系是否正常进行以及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所作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是管理体秒自我保证和自我监督的一种机制。内部审核要明确提出审核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形成审核日程计划,并发至相关部门。

4管理评审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系统评价,判断组织的管理体系面对内部情况的变化和外部环境是否充分适应有效,由此决定是否对管理体系做出调整,包括方针、目标、机构和程序等。 5管理评审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⑴信息输入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⑵评审过程充分严谨,应明确评审的内容和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 ⑶评审结论应该清楚明了,表述准确。

⑷评审中提出的问题应认真进行整改,不断持续改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