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人物]“虎腔哥”林文镜的传奇人生一一侨领心结 赤子乡情!!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福清人物]“虎腔哥”林文镜的传奇人生一一侨领心结 赤子乡情!!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d594b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2

【福清人物】“虎腔哥”林文镜的传奇人生一一侨领心结 赤

子乡情!!

2013年胡润全球富豪榜:福清人林文镜以275亿替代陈发树成为福建新首富。在福清,林文镜的名字家喻户晓,是他改变了福清的经济,让福清百姓走向富裕。 世界福清侨商联合总会永远荣誉主席,世界福清社团联谊会永远荣誉主席,融侨集团董事局主席林文镜先生。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与林文镜先生合影 1928年3月,林文镜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阳下镇溪头村。今年86岁的他是福建融侨集团的缔造者,也是印尼“林氏集团”两大股东之一。集团拥有世界最大的水泥厂和面粉厂,在福州和重庆的项目更让他在房地产开发界声名鹊起。不过,在他眼里,家乡的富庶远比这些资产和名声更重要。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亲切接见林文镜先生 林文镜说,第一次创业是为了摆脱家庭的困境,第二次创业是为了帮助家乡福清脱贫致富。 1936年,7岁的林文镜随母亲离开福州的福清市(当时叫福清县)的阳下镇,到印尼跟随父亲做生意。17岁那年,父亲去世,林文镜不仅承担起养家的重担,还从跑单帮开始闯入商海,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林文镜先后开办了20多家

企业。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 原国家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与林文镜先生(前排右二)等著名侨领亲切合影 林文镜先生在福建,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祖籍福建福清,旗下参与或掌控冠捷电子、太平洋塑胶、融侨地产等多家知名企业。 作为融侨集团董事局主席,林文镜先生从1958年第一次捐资4000元为家乡建小学,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捐资办敬老院、医院,八十年代的元洪路直至融侨大饭店、融侨电话发展基金、元洪师范、闽江调水工程、元洪码头、福清国际商展中心……数十年来以捐资、投资、合作、招商等形式与当地政府和祖籍地的父老乡亲胼手胝足,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福清模式。同时,在东南亚、福建、重庆、西安等地打造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地产王国。 原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温家宝亲切接见林文镜先生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不能置家乡贫穷落后于不顾的,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人生的失败。每当需要我做出重大抉择时,爱乡情结就会跳出来,成为行事的准则。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与林文镜先生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曾经说过,“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侨商林文镜。说起林文镜,福清父老乡亲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他就像一座丰碑,矗立在福清大地上。融侨集团董事长林文镜先生(DiuharSutanto)系东南亚著名华人企业家,曾被印尼政府授予“印尼民族企业家”称号,现任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名誉主席、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第一副主席、新加坡福清会馆永久名誉主席、林氏集团董事总经理、华仁谊那集团董事长。

逆?境成才 林文镜于1928 年3 月19 日出生在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7 岁时离开家乡赴南洋与父母亲团聚。17 岁时父亲去世,还未成年的他被迫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从跑单帮开始,他凭借强壮的体魄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商海中搏击。到上个世纪60 年代末期,林文镜已先后办起了20 多家企业,涉及食品业、纺织业、水泥业、地产业、采矿业、航运业。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林文镜的个人资产达到数十亿美元,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 富而思源 “邓小平是我的恩人。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我这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回来报效祖国。我能帮助家乡脱贫致富,靠的就是邓小平说的那句话:“摸着石头过河”。如果你问我为家乡捐了多少钱?哪有儿子孝顺母亲还要记账的。”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接见林文镜先生 林文镜与邓小平从未谋面,但这并不妨碍他与邓小平神交已久。他说,自己这辈子最大的

遗憾,就是没有与邓公晤谈,没有将自己按邓公理论改变家乡的心得,告诉邓公。 成为富豪后林文镜并没有只顾自己享乐,依然惦记着生育他的家乡福清县溪头村。“从1970 年到1985 年期间,在没有回国见面的情况下,林文镜向家乡乡亲汇款近亿元人民币。”有人曾统计出这样一个数据。 牺牲小我 回到东南亚,林文镜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将海外的主要产业交给合伙人,只身回到老家——中国福建省福清县,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林文镜深知将产业托付给合伙人的后果很可能血本无归,但他觉得一心不能两用,家乡的富裕重过个人的发财。他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 从那时开始,林文镜一次又一次将个人发财机会拱手让出,原因只有一个:没有时间和精力。因为他想集中所有的时间与精力,为家乡创造更多致富机会。其实,身为海外巨商的林文镜非常清楚,这些千载难逢的机会,无疑会给自己带来滚滚财源。但是,他却说:家乡的富裕比我个人发财更重要。 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与林文镜先生合影 为了家乡,林文镜一次又一次牺牲了富贵双全的机会。其所在侨居国的总统,曾以内阁部长的高位邀他回去,他又拒绝了。他说:此生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要让我的家乡不再贫穷。 造福一方 林文镜首先从改善福清投资环境入手,兴建融侨大酒店,上马3000 吨江阴下垄集装箱码头,修建宏路到福清的水泥路……,捐赠十万门程控电话母机,捐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