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新浙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九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新浙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cdaa88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a

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解决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终身奠定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全班共41人,其中男生占了25人,女生16人,就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

(二)学生掌握的双基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期末检测情况分析,约有一般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三)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

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

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全册教材基本内容说明

(一)教材的概貌

九年级上共4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代谢与平衡”。这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第1、2两章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它们与八年级下教科书中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空气与生命”共同构成了化学部分的基础知识体系。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上,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这一章学习了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即对一类物质中的典型物质进行分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寻找物质的特性,从物质的变化中归纳其性质,从物质的性质推

测其用途。这是带有普遍性的科学方法,为下一步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通过学习物质的组成来给物质分类。在系统了解各大类物质的性质之后,通过化学反应,就可以使物质发生转化,产生新的、人类所需要的物质。或者通过转化,使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变成无害或有用的物质,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使用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现代科学把物质、能量、信息作为三个并列的基本概念,可见能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学范畴。虽然能量这一章内容比较侧重于机械能、电能、内能、功和功率的计算等,但作为综合性的课程,特别要强调的是能量不局限于物理学范畴,它与生命科学、宇宙和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均有密切的相关性。能量的内容会涉及到力的运动,需要用到有关力的测量和单位、力的方向等知识,由于七年级下学习“运动和力”时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尽可能降低难度,所以在学习能量这一章时,还应回顾和重温有关力的知识。电能和电功率的计算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与八年级上“电路探秘”、八年级下“电和磁”这两章内容有关,一些计算题要用到电流、电压、电阻等相关知识及欧姆定律,因此,在学习相关内容时要复习一下前面的知识。

第4章“代谢和平衡”,学习生命活动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平衡。以新陈代谢为中心,以人为实例,学习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里有必要回顾和复习八年级下第2章“空气与生命”中的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强碱的使用注意事项;了解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了解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了解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会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知道自然界中的碳,氧,氮循环。

难点:了解常见酸碱盐的典型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了解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第二章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转化的规律,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

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运用物质转化规律指导材料的发展何利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三章重点、难点:

重点: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功率;电能及其转化,电功率、焦耳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

难点: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功的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能量在转化和在转移中的守恒;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第四章重点、难点:

重点: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的获得、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难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三、学期教学总目标

(一)思想品德方面

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变被动为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课外注意适当的个别辅导,找原因和差距.消除因学习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课外的知识辅导,使之更上一层楼。结合学科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知识技能方面

以落实教学课程标准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方法以及独立思考,刻苦专研的好习惯.

(三)学习常规、习惯方面 1、课前预习,明确难点

2、独立思考,勤动脑筋,勤动手,勤作笔记

3、定期进行章节检测及时反馈情况,及时强化,巩固.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为准绳。面向全体同学,同时促进个别同学优势的提高,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做好资源共享,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3、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做到严肃、活泼、紧张的学习氛围 (二)培优补差的措施:

1、面向全体同学,以目标抓优生,以情感促差生,以竞争促中等学生。

2、与中差生做好沟通工作,认真开展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厌学到好学轨道上来。 3、因人设题,因题选人,做到全体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肯定优生,鼓励中差生,达到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

(三)其他措施:

1、定期进行知识落实的检测,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补漏工作

2、进行章节知识的回顾,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做到系统化,便于学生的掌握和巩固提高。

五、教学进度总体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调整原则:

1、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中考涉及到的内容在上课时、练习和平时测试时充分强化。

2、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工具使用、实验方法和过程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014年9月2日

附表:

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起讫日期 9月1日—9月7日 9月8日—9月14日 9月15日—9月21日 9月22日—9月28日 9月29日—10月5日 10月6日—10月12日 10月13日—10月19日 10月20日—10月26日 10月27日—11月2日 11月3日—11月9日 11月10日—11月16日 11月17日—11月23日 11月24日—11月30日 12月1日—12月7日 12月8日—12月14日 12月15日—12月21日 12月22日—12月28日 12月29日—1月4日 1月5日—1月11日 1月12日—1月18日 1月19日—1月25日 1月26日—2月1日 2月2日—2月8日 1.1物质的变化 1.2物质的酸碱性 1.3常见的酸 1.4常见的碱 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1.6几种重要的盐 第一章复习、测验 2.1金属材料 国庆节放假 2.2金属的化学性质 2.3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2.4物质的分类 2.5物质的转化 2.6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第二章复习、测验 3.1能量及其形式 3.2机械能 3.3能量转化的量度 期中复习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3.4简单机械 3.5物体的内能 3.6电能 3.7核能 3.8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三章复习、测验 4.1食物与营养 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4.3体内物质的运输 4.4能量的获得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四章复习、测验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教学内容 课时 5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4 5 5 5 5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