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书法讲座100集 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田蕴章书法讲座100集 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d2e5c4ee518964bcf847cca

每日一題:书协 在国内,书协虽说是一个行政机构,但在学术范围内却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国外则不然,国外是纯学术性的组织在学术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就像大家知道的诺贝尔奖以及美国的《自然》杂志等。

每日一字:鳥

楷书笔画是先写上部的像“自”字形(比自里面多一横画)的部分,再写横弯勾加四点。这种写法在碑帖中常见。“自”字形宜略窄不宜宽,上面的小短撇不可超出左竖一笔,有面的横加竖要从上面的小短撇的中部起笔,不可封口。规范字,是比现在的简化字多一横笔。

29. 山

每日一题:书展评委1

由于书协是行政机构,它的主要职能就是自上而下的一种管理,书协的组织机构、领导任命、书展评委的选定,不是实际意义上推选出大家公认的学术权威,而是在政治上可靠的干部。在书展中,评委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公允,那就可想而知了。

有一次,在天津法院展出了出土的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四个字,“唯明克允”意思是只有明白道理,才能做到公允,我想这四个字说的很准。

每日一字:山

楷书结体中间的竖笔宜稍高一点,左右要对称。行书中间的竖笔比楷书略低,草书简略成两笔。三种书体都不宜写得过宽。作为左偏旁时,略作一小竖勾加一挑点。“岐”、“歧”两字的草书相近,需识文断字。

30. 心

每日一题:书展评委2

各地的书展各有歧流程,但基本相同。投稿、分组、阅稿,评委水平强人所难。 每日一字:心

楷书结体竖向基本是四个等分,弯勾一笔要略高于左点,下部基本是平的。行书字形略扁。草书形似三个点,但有不完全是简单的三个点,中间一点,实际上是一个挑点、一个小弯勾。

田老师妙语:学草书要先学会它的慢写。能快写,也能可以慢写,孙过庭谓之“淹留”。

31. 其

每日一题:谈谈书法评委问题(与流行书风) 不论是什么规格的书展,其中存在的某些不正当现象是勿容置疑的。从法律的角度我们不好说应该如何、能够如何,但从道义的角度上我们应予以坚决的揭露和批评。由于作者与评委有特殊的关系,或为其弟子或事先有所沟通接触,美其名曰指正,常常影响或决定其入选与当选的结果。提供赞助或拉赞助,亦然。再者,由于书评往往没有一定的标准,就存在投其所好,使用评委喜用的各色纸张、评委擅长的一类书体,而真真正正的或楷或行或草的

好作品很难入选或当选。常常是楷书展中,获奖作品或最高奖的作品,却是其他书体的作品。长此以往,就形成所谓的流行书风。

每日一题:其

楷书结构要注意几个等分,尤其是竖向的。第一横笔要短;两竖笔要直、挺拔,上面出头不可太多,其间距不可太宽,下面出点头无妨,尤其右竖笔;下面两笔起笔与上面要对正。楷书有两种写法,第二种写法下面两笔不必与上对齐,间距要稍大,且写法也不同。行书也有两种写法,不同之处在于下面长横与后两笔的不同处理。其一是与楷书对应的(横长、后两笔正常),其二是横短、后两点间距加大,托住上面。草书只有一种写法。 游丝:无则非行(书),多则过也。时而可知,然也。衄挫:是古法,现在也用此法,但不可滥用,更不可动辄形成习惯每遇到长笔画就衄挫,要笔到力沉。

田老师妙语:行草,尤其是草书重在意境,贵在自然,切忌故意做作,更忌中途写写停停。一定要把所写内容熟记在心,然后再写。但对高手而言,要写新的东西,写新的东西,就会随心所欲,自然天成。反复写熟悉的东西,那就是习字了。否则,就失去了天真、失去了坦率、失去了自然,也就失去了书法本身。

32. 虎

每日一题:流行書風

我国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曾涌现出了许多名垂千古的著名书法家,如二王、欧颜柳赵等等,由于他们杰出的书法成就,对后世书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使后学者效之者众、从之者广、,因此流行甚广。当今书坛也有一种书风在流行,但它却不同于前者具有积极而深刻的意义。其负面的影响无不与某些评委们有关。人们要想在书展中,好多人往往投评委所好才好入选,而这些评委的好恶不是书法的标准,却是书展的裁决者,这样评委的书风就容易成为流行的书风。流行书风的一些特点是,一是多为行草书,全无法度,随意性大,经常是小笔写大字,这在楷书中是不容许的。是所谓“画鬼魅容易,画全马难”。因此楷书很少会成为流行书风的书体。因为楷书从唐朝以后,几乎发展到科学化、法度化的高度,楷书写出来童叟无欺。二是流行书风容易获奖,具有名利双收的特点。因此要让他改过来很难。在这儿,我们劝告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一定要首先练好楷书,不要被流行书风所蒙蔽,而误入歧途。

每日一字:虎(是主笔横竖弯勾)

楷书规范的虎字古今相同,在碑帖中不常用。碑帖中还有三种写法。主笔的起勾处行笔要慢,最后出笔要快。不宜太快或太慢,太快则涣浮有未完成之感、太慢则迟涩没有结尾之感。行书亦有三种写法,但很少见规范字的那种写法,“慮”“處”等字亦然。行书为了书写方便快捷,其书写笔顺与楷书略有不同,像“王”字行书的顺序。草书“虎”字是有楷书行书的“hu”字讲宝盖型的左点变成一撇演化而来。有基本写法(与常见写法相比少一个转折)和常见写法(多一个转折),即所谓的“一笔虎”。另外,还有“带点的两笔虎”。在写一笔虎时,写到两个转圈出要慢,写一竖时要快。从“龙”、“虎”的草书可以看出,若没有楷书行书的基础,写出来要么显得拘谨,要么就显得散漫。有些人在写“龙”、“虎”这两个字时,觉得特别痛快淋漓、表情达意,在那儿发疯、犯狂,全无法则可言,已忘了是在写汉字,万万要不得。

33. 氣

每日一题:“学院派书法”

“学院派书法”这一提法最早是由陈政联提出来的,他写过一本《》书,书中有许多东西是对的,但里面提出的用剪贴式的方法形成作品,是有质疑的,我们可以作为一种提法去了解它。用剪贴的方式将一个个字拼凑起来形成一幅作品,严格说来不能叫书法。另外,“学院派绘画”倒是有的,且由来已久。

每日一字:氣(横弯勾是主笔)

楷书要注意几个等分,尤其是竖向的,里面“米”字的竖笔是与第一、二笔的连接处对齐的。行书里面的“米”字写成“未”字的样子;草书将横弯勾简化成了一个横勾,里面的“米”字写成 “朱”字草写的样子,写成“未”字也可以。 另外,“气”字不是一个简化字,古已有之。“气”、“氣”有别。

田老师妙语:有人常说“有些字总也写不好”,我说,不然。要是总写,就一定能写好。

34. 良

每日一题:正书不正

现在全国有一些正书大展,其中正书不正,反响很大,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广义的讲所谓真书、正书是指篆书、隶书和楷书。篆书有大小篆之分,它是秦朝时的统治书体,隶书是汉代时的统治书体,楷书是唐代以后统治的书体。狭义的讲真书、正书,就是指楷书。楷书的要求是工整、规范,笔画和结体必须符合书写法则。所以楷书最见功夫,所谓“楷法无欺”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正书不正,主要原因是一些正书展的评委们的楷书水平低下,评委的楷书就不合格、不过关,因此由这些不具备做正书评委资格的人评选出来的获奖作品,正书不正也就是情理中的事了。很显然,这与投稿作者无关。正因为这些评委的作用和影响,误导了许多年轻人,将当今书风引入歧途,出现了诸如一味追求“创新”、 追求“求变”、 追求“个人风格”和“正书不正”,进而至于“丑书”、“恶书”大肆横行等等这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和问题。在此,我们必须予以澄清和提出严厉的批评。

每日一字:良

楷书字形宜长不宜宽,结体要注意等分间距,上点高起宜稍平,撇笔宜放出框外,最后一捺是主笔。行书上点高挑不宜连,最后正捺变反捺。草书3字竖勾家一点,一点加“艮”的草书写法亦可但不算讲究。“良”、“艮”草书不可混。

35. 能

每日一题:正书展之特邀作品

今天我们拿几本全国正书展特邀作品看一看。我们先不管作者是谁?也姑且不论作品的水平如何?单说这些字,写得就不正,不能属于正书。评委的作品都不正,可想入选、获奖的作品会怎样?可以说,正是这些评委误导了书风,正所谓“以其混混,使人昭昭”,这真是当今书法的悲哀。

每日一字:能

楷书结体左右两平。“能”是规范字,但在古碑帖中几乎不用,古碑帖中常将其右面写成一个反捺的“长”字。行书是从古碑帖的楷书写法而来,要求是左面的上部要写得大一些,

小则不可。

草书有章草与今草之分,章草即古草,今草由汉代张芝创立,二王得以发展,以至今日。 田老师妙语:楷书执笔较低仅寸许,为全控制,多用方笔兼施圆笔;行书较高,为半控制,多用圆笔施之方笔;草书更执笔更高,也更为灵活,以圆笔为主辅之以方笔。有圆无方则显无力、柔弱、缠绵,有方无圆则显板滞无用。楷行草要方圆兼施,才为妙。

36. 而

每日一题:书展投稿作弊

说起“作弊”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要涉及法律问题。今天我们只谈现象,不谈法律。 投稿作弊,我想它是存在的,它形式各异、表现多样。比方说临摹高手或老师的作品,老师相互推荐自己学生或其他人的作品,非实名制的一搞多投,等等等等。投稿作弊一方面是与评委有关,更主要的是与书展的制度有关,评委水平问题,书展主办方人力、物力、财力所限,又加之时间有限,再者,书展多为赢利为目的,作弊问题根本无法避免。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最好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报送、推荐制,最后再统一现场的面试。就像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那样,说起来有点复古,但就古代的科举考试而言,制度本身是好的,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注入新的内容,以适应当前的需要。这个问题,不是书法讲座的问题,在这我们就不做讲解和介绍。

每日一字:而

“而”读作二声,阳平。楷书结体要求是上下横向基本两分,下部纵向是三分。三分是以下面的起勾处算起,而不是从上面的转折处,因此右面显得要稍大一些。下部外框要内收,整个字形宜扁不宜方,第二、三、四笔之间不宜实接,要开口。行书主要用圆笔,方笔兼施。字形更加发扁,以体现起特点。如“而且”一扁一高,富有情趣。草书中,半封闭的框,往往省去左边一竖笔,叫无左旁。字形与“雨”字相近,“雨”的里面是上下点,“而”的里面是左右点,要区别开来,不可混淆。

37. 處

每日一題:“学者型书法家”

“学者型书法家”这一说法本身就有问题,书法家如果只会写字,却没有学问,也就称不上书法家,古代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叫“字匠”。字匠就是指只会写字的这一类人,没有贬低之意。自古到今,哪一个书法家不是大名鼎鼎的文化大家,几乎无一例外。有人说苏轼是学者型的书法家,欧阳询是纯书法型的,那是出于无知。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艺文类聚》是欧阳询主编的一部类书,共100卷,被称为金山玉海。欧阳询还主修了陈书、齐书等史书,你能说欧阳询不是学者型的吗?

每日一字:處

“處”是规范的楷书字,在碑帖中它还有几种不同的写法。另外,“虍”本身就是一个字,读作hu,一声。行书是从楷书而来,常用左面是一长撇的,也有的在最后一笔,加了一点,以表示驻笔的意思。如行书的“神”、“拜”等字,也常在最后一笔加一点,意思是一样的。草书也是从楷书的形体、笔画而来。

田老师妙语:楷书墨要浓一点,行草书的墨要淡一些,以符合楷行草各自的书写要求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