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小说阅读4强专项专题集训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d3774de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6

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摘编自2016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头部分,先介绍聂耽在纺织厂当保全工的身份,又介绍他的工作性质,为后面小说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特意安排了参加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比赛的情节,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写出了聂耽独特的技能。

C.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比赛,对一般人来说是大事,但巷子里的人是因为“聂夫人失口说出去”才知道,这样安排有助于刻画人物。

D.小说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段,形象地刻画了聂耽这个人物,以此告诉人们,即便是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用功,也可以有惊人的成就。

解析:选D。小说中刻画聂耽没有用神态和心理描写。 2.小说中聂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解析:分析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就是分析主人公的形象,需要从原文对主人公的介绍和主要情节入手。小说开篇就说聂耽性格内敛,好静,好静中读书;介绍他的日常工作状态——哪里有故障,立赴现场去处理,说明他具有敬业精神。小说详细描写了他参加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比赛并夺得冠军的经历,从他在决赛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做事专注。作为一名保全工,聂耽拿到全国冠军,说明他专业技术高超。拿到全国冠军之后,状态一如既往,可见他谦虚低调。而将奖金全部捐出,并且对金钱的声音没有反应,可见他不重名利,不为利益所惑。

答案:①为人内敛,好静,敬业。他读书时好静,工作时哪里有故障立刻到哪里去。②做事专注。比赛时的动作行为凸显了这一特点。③谦逊低调。获奖后,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④不为利益所惑。将获得的奖金全捐出去,对金钱的声音没有什么反应。

3.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在塑造聂耽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的对比手法及作用。

答: 解析:题干已指明塑造人物形象时所使用的是对比手法,文章结尾说“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因而对比手法的运用体现在他对想听见的声音和不想听见的声音的不同反应。比赛时能听清机器声音的细微异常,比赛后却好像听不到大家对他的议论、赞扬。散步时能听到草丛中被石头压住腿的蝈蝈的叫声,却听不到硬币落地的声音。至于对比的作用,既然是塑造人物时使用的对比,那么当然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

突出人物某方面的特征。本文写聂耽只听想听到的声音,突出了他做事专注、爱岗敬业、心无旁骛的优秀品质。

答案:文章有两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是聂耽在大赛中可蒙眼听出几十台一齐开动的纺纱机、织布机中哪台机器有了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而获奖后对人们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却充耳不闻;二是带着青年逛公园时,他可以听到草丛中被石头压住腿的蝈蝈的叫声,而听不到医生故意丢出的硬币落地的声音。通过这两处对比描写,突出了小说主人公爱岗敬业、心无旁骛的优秀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

床上没有一丝温度,被夜晚的风吹得冰凉。她看看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借着手机屏上微弱的光,环视房间一周,精致的装饰品褪去了白天的招摇,隐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个黑乎乎的影子。妈妈是又走了,还是没有回来?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妈妈已经很少回家,剩下她一个人,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

她滑坐在地板上,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生活从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自从爸爸去世,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前温婉的小城姑娘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女强人,支撑起了只剩两人的家,让房子越变越大,却让温暖越来越少。

她想起了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方米,晚上三个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着一块软软的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暖的臂窝里,听着棉布那边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而现在,妈妈很少回家,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月银行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

“嘭——”她望向门口,是妈妈进了家门。看见她坐在地上,妈妈吃了一惊:“还不睡?”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露出了深深的疲惫。“学校最近还好吗?有没有什么费用要交的?”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没有,我……”话音刚起,镜子前的新款三星手机闪烁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妆。她望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距离的存在。“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妈妈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拿起衣服匆匆地却又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

又剩了她一个人。

凌晨两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机场的落地钟,时针与分针在下午两点的空气中分离,依依不舍。

一排排金属座椅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让人无法直视。她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她又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上面毋庸置疑地印着“墨

尔本,下午两点”。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她想起了小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孤独地在校门口等着妈妈的到来,却只看见一双双高跟鞋从看起来很高档的车上下来,从两边走过。她始终寻不到属于妈妈的自行车与老布鞋。正当她灰了心想回教室时,身后却响起了锁自行车的声音和急促的脚步声,转头,妈妈已在冲她温柔地笑。长大以后,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暖。

这时,一条信息传进她的手机。 “妈妈在开会,你自己……好好的。”

少年时的感觉又一次袭来,冰冷的门撞上门框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尽管是午后,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

她猛地站起身,狠狠地撕碎了机票,将碎屑扔进垃圾桶。“两点飞往墨尔本的航班马上就要停止登机……”大厅传来的播报航班的信息,被她抛在脑后。

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连家都不顾。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明明是最亲的人,为什么心还会有这么遥远的距离呢?

她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在后座上泪水决堤。 又剩了她一个人。

下午三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家门口超市的表,时针与分针在下午四点的空气中告别,清晰可见。

楼道里安静得很,只有她拉着行李箱行走在地上的声音。她看看家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妈妈一定还在工作吧,她苦笑了一下。良久,她掏出钥匙轻轻插进锁眼,门“咔嗒”一声,开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来,回到这个没有温暖的、似乎不值得留恋的家。她靠近妈妈的房间,房间里没有一丝声音。走进去,却看见妈妈蜷缩在床头,泪水簌簌地落着,在被单上印下深色的痕迹。

远处,是被摔碎的手机。

她蓦地愣了,心里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温暖。

“妈,我不走了。”开口时是微颤的声音。妈妈抬起红肿的双眼,惊讶又惊喜地望向她。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走的是另一条路,但她们依然是最亲近的人。

她们两个人相拥在一起。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机场,“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句中“急促”表明母亲生活的忙碌和迟到时内心的着急以及“她”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

B.“长大以后,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暖”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表明“她”对过去那种简单却幸福的生活的怀念。

C.文章几处环境描写都渲染了温暖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鲜活立体,跃然纸上。

D.文章通过三处精细的场景描写和对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的生动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代沟的普遍与可怕的主题。

解析:选B。A项,“‘她’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错误,原文表达的是“她”对母亲出现的期盼,而非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C项,“文章几处环境描写都渲染了温暖的气氛”错误,文中既有温暖的气氛,也有凄冷气氛,如文章的第三段“她”在凌晨两点等待妈妈回家时的环境描写就颇显凄冷。D项,主题表述错误。

5.标题“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小说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交代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起线索作用,贯串全文;揭示小说主题,深化主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等。回答本题,可从线索、主题表达等方面分析。从线索的角度分析,“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在文中多次出现,是小说的叙事线索;从主题表达的角度分析,提醒人们电话可能会因某些情况而关机,但亲情永远不会关机,亲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等。

答案:①题目与文中三次出现的“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相照应,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串联起三个生动的场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脉络清楚、层次清晰;②具有象征意义,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小说巧借电话的语音提示象征生活的忙碌或亲情的隔阂,也暗示电话可能会因某种原因而关机,但亲情永远不会关机。爱的表达方式有多种,陪伴是爱的表达方式,奔波忙碌也是爱的表达方式,亲人之间要懂得相互理解、包容。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主人公对于亲情有怎样的感悟?试结合你的成长经历或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对这一感悟的理解。

答: 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把握题干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和个人体验拟写答案。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表达的意思是心灵必须有所归依,强调人们要重视亲情,要学会沟通等,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提醒我们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做法能增强与亲人的沟通、哪些做法疏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