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集体备课教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红军长征》集体备课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d67f76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5

广安友谊中学五福校区集体备课教案

红军长征

第三学习主题 备课教师 课题 << 红军长征>> 课型 新授课 杨莉、蒋诗意、张玉兰、黄娜娜、査红梅 备课时间 2015年 12月10日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召开、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遵义会议召开前红军所面临的险恶形势、遵义会议的内容以及遵义会议后革命形势的发展,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比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通过让学生概括本课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人们人格的力量。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搜集与长征相关的图片、视频、歌曲资料,制好长征路线图,做好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建议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具准备 【导入新课】 课前用多媒体播放《长征组歌》,同时播放长征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照片。正式上课后,教师设问:大家刚才欣赏了《长征组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壮烈、最惊心动魄、最富有神奇色彩的一页,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有一位美国记者说: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今天,就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去感受革命的艰难曲折,去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吧! 第12课 红军长征(投影板书) 【学习新课】 设问:关于长征,同学们肯定有许多要说的或要问的,那么现在请大家说说:对于长征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讲了很多有关长征的史实,也提出了很多问题,非常不错(根据学生讲述情况和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但学生有可能讲一些具体的故事,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老师在给与同学们鼓励和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具体问题后,必须与学生一起,弄清红军长征的原因、红

1

广安友谊中学五福校区集体备课教案

军长征的经过、遵义会议为什么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的意义等重大问题。下面的设计,视同学们对长征讲述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的教学。)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投影板书)

教师设问:请大家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有谁能告诉我中共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接着设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在全国的发展情况怎样?

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到1930年全国已建立15个革命根据地,红军也发展到10多万人,这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

(教师投影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让学生观察。) 教师设问:五次反“围剿”的兵力对比具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

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为什么红军同样是以弱对强,前四次反“围剿”能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却失败了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先后指挥下,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从而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博古、李德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执行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方针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可见,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方针。

正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红军只好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的漫漫征途。

(二)红军长征的经过(投影板书)(投影红军长征路线图) 1.长征初期

教师指图设问:中央红军的长征开始于哪一年?从什么地方出发? (生答后,地图上显示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接着指图设问:面对红军的长征,敌人是又有怎样的举动呢?

生答后,教师总结:红军经过浴血奋战,冲破了四道封锁线,但代价惨重,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下3万多人(投影板书:突破四道封锁线),而这时,蒋介石又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设下了新的障碍,布下口袋阵,(设问)如果红军继续向湘西前进,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答后,教师讲述: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放弃进军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前进,强渡乌江,夺取遵义。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的遵义会议。(地图上闪现遵义,并投影板书:强渡乌江,召开遵义会议。)

2.遵义会议(投影板书:遵义会议,投影遵义会议会址图片和会场图片。)

教师叙述:请大家阅读教材71页有关遵义会议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

2

广安友谊中学五福校区集体备课教案

题(投影问题):

①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 ②遵义会议做出了哪些决定? ③遵义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④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估计前三个问题学生看书后能够回答,对于第四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总结:遵义会议前红军面临的险恶处境;遵义会议上的重大决定;遵义会议后红军军事形势的变化;遵义会议对长征的胜利及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极度削弱,濒临绝境,而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日的前沿阵地,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所以遵义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不仅奠定了长征的胜利,而且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

教师指地图叙述: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投影板书:四渡赤水,后播放视频资料《四渡赤水》)

设问:四渡赤水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接着教师指地图讲述:四渡赤水后,红军又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投影图片),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摆脱了被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被动局面。接着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播放视频材料),之后红军又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通过渺无人烟的水草地(播放视频),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取得胜利。(指地图上的吴起镇,投影到达陕北的部分红军照片。)

教师: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但这并不标志着红军长征的完全胜利,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胜利会师,这才标志着红军二万五千长征的胜利结束。(指明地图上的甘肃会宁和静宁)

教师指地图引导学生总结长征的过程: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6年10月,其路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静宁三军会师,胜利结束。

教师:对于长征,毛主席写下了《七律?长征》一词(投影),让我们齐声朗诵一遍吧。

师生朗诵后,教师:毛泽东同志以雄浑的革命气魄,写出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伟大战斗历程,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请大家回顾一下,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并克服了哪些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点评。)

教师设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是什么力

3

广安友谊中学五福校区集体备课教案

量支持着红军走完了艰难的历程?红军为什么能从失败走向胜利呢?请大家分析一下长征胜利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与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红军;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毛泽东等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长征走向了胜利。

教师设问:英勇的红军经过艰苦的努力,最后完成了伟大的长征,那么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

(三)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投影板书) 先请同学们看两段材料:(投影材料)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刻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兹

教师设问:请大家通过这两段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从长征的原因、长征开始时的被动局面、长征后中国的革命局势几方面来进行分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长征的历史意义:第一,长征锻炼、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第二,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三,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长征后红军北上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全民族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设问:红军长征为我们留下的光荣革命传统,归纳起来,称作“长征精神”。那么,“长征精神”包含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长征精神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精神,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精神。(投影长征精神的内容)

设问:今天我们应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征精神是革命前辈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我们的党、军队、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在生活、学习遇到困难时,以无畏、团结、乐观的精神去面对,以坚强的意志去争取胜利和成功。

【巩固新课】

1.课堂小结: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自己进行小结,方法可以用提纲法、表格法、年代法、图示法、编顺口溜等等。教师在学生们分小组总结后,请学生代表回答,并出示本节课自己的板书结构图。

2.课堂训练:做课后学习测评及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4

广安友谊中学五福校区集体备课教案

【布置作业】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社会调查《当代人心中的长征》。 板书设计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二、红军长征的经过 1.长征初期 2.遵义会议 3.长征的胜利 三、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