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的创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浅谈作文的创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d9c8e3167ec102de2bd89c0

成功的作文需要创新

一 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说起作文,很多学生就会皱起眉头。教师指定的圈圈框框使学生的思维完全囿于限制之中,死搬硬套,闭门造车,一写老师就是帮我补习功课,一写妈妈就是下雨天背我去医院,而如《难忘的一件事》、《童年趣事》从小到大更是不知写过多少遍。面对千人一面,古板陈旧的内容,老师也是频频皱眉,办公桌上的一座座“大山”让人眼见心烦,一筹莫展,常常很长时间完不成批改任务,下次作文即将临近,只得草草批阅,敷衍了事。学生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对作文就更加没有兴趣。时间久了,形成了学生被逼写作文,教师被动完成任务的恶性循环。造成了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

二 追究原因

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很大,教师讲作文,没有完整而系统的训练计划,理论指导与写作实践脱节,再加上训练形式呆板,缺乏创新意识致使学生创作个性无法张扬,作文效果差,语文表达能力低下。

三 一点启示

翻开中考、高考试卷,能拿到作文满分的同学,或者语言优美,或者知识丰富,但有一点却是共有的,就是新。标题新,别人都是《热爱大自然》,我的却是《倾听花开的声音》;立意新,都写“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偏偏“学并快乐着”;选材新,到了菜场,别人的眼中是热闹和红火,我看见的却是鱼儿临死前的哀鸣。批阅者在众多千篇一律的文章中突然看到这样的文章,无异于在茫茫黄沙中看到一抹新绿,在淡淡云烟中看到一缕朝霞,惊喜溢于心胸,得高分也就是自然的了。

即便不是为考试,当我在作文教学中加入创新的思想,学生燃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他们不再怕写作文了,甚至有些盼望上作文课了。按他们的话说“作文课上我尽可以大胆地想象,勇敢地写出我敢想而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却不必担心任何人的嘲笑和非议”

这些事例给我一个启示:成功的作文需要创新意识。

四 创新意识的作用

1 时代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爱因斯坦曾经说“全民族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创新教育,创新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时代责任,是培养时代的新型人才的前提。创新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是培养时代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2、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就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作文就是摆在师生面前的重要课题,创新作文

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活动,创新作文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表达的 重要措施。

3 学生自身的需要

创新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了一个空间,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 创新意识的培养

1 有效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是无论如何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作文教学,必须注重材料的积累。我在教学中,摸索总结出这样一些方法:①“三个一”工程,即每天一句格言,一首古诗,每周一首歌;②每天200字的摘抄;③每天一条好新闻;④课前一分钟演讲;⑤开展评选“班级之最”的活动等等。 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获得了多种写作素材,而且为以后作文打下了基础。

2 灵活的命题

总结多年来作文教学命题,不外乎这些:开学了,写《新学期新打算》;学期结束了,写《学期总结》;春天来了写春景;秋天到了写丰收;要么就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或者《一个敬佩的人》,这些题目有很强的导向性,不论写景记事要求政治意识很强。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除了编造一些如:扶盲人过马路;捡到钱包交公;公共汽车上让座以外,似乎就再也找不到其他的“有意义的事”或认为那些事不能提高到“有意义”的高度。因此,这些材料就从三年级写到六年级。字数不见多,他们认为无话可说;内容不见改,他们认为只有这些事才有意义;感情不见变,认识停留在原地。

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可命为:初一,《亲情故事》《假若我失去了父母》《妈妈叫我“淘气鬼”》《我长大了》;初二,《奇遇》《一个有残疾的人》;初三,《补课》《妈妈年轻的时候》等,这样的题目,每学期补充一些,学生也喜欢写。因为,题目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创造想象乐趣,使他们感到有事可说,有话可写。再如,题目《2010年回故乡》,就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充满美好希望的内容。

3 精妙的立意

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作者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等。人云亦云,一没有价值,二没有新意。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比如,对“严是爱,松是害”这句流行语的反思,从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身心的成长,提倡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激励教育的角度看,立论“不严不松又慈爱”更会受到青睐和欢迎。对孟子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辨证分析,在我们安乐祥和的社会主义国度,尤其是对生活条件逐渐奔小康的家庭来说,提倡“生于安乐”,论述如何“生于安乐”应更有现实意义。通过对常见俗语的合理反思能培养学生立意创新能力。对习语“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胳膊拧不过大腿”、“谦虚是美德”、“知难而退”等等,都可以创新思维,逆向立论:无风也起浪、人在屋檐下就是不低头、胳膊就要拧大腿、

要勇于展示自我、要迎难而上等等。

4 鲜活的材料

首先,作文内容要生活化。生活是作文之源,学生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教师要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要重视开拓中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培养他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合拍,从而使作文内容生活化。这样,不仅解决了作文“无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其次,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和看过的作品作为作文的材料。古代四大名著、语文课文,甚至数学公式都是好材料。有时,想告诉读者一个道理,琐碎复杂的议论反而不如一个改编的小故事来得精辟。在以“一次对话”为话题写文章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写的都是自己在低谷时,父母或老师跟自己的一次谈话,有位学生却另辟蹊径,写了现代社会与三国刘备的一次对话,想象力十分丰富,令人不禁叫绝。

5 多样的形式

用游戏、音乐、实地考察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创设情景、拓展思维、激发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曾经尝试过快乐作文法,在每节作文课开始时做一个游戏,再据此游戏写文章。例如,我设计了《风马牛不相及》的游戏作文课,请学生在三张不同的纸上分别写上自己的姓名、地点和事件,集中到一起后,请一位同学随意抽取三张组成一句话,朗读出来。教室里爆发出一阵阵笑声,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随后写出的文章也言之有物,活泼生动。

还可以利用音乐,先播放一段或一首能引发学生想像力的音乐,引导其静静欣赏,然后把感受及联想写出来,发展成为一篇文章。如:《森林里的打铁匠狂想曲》、《空山鸟语》。

21世纪的通行证是终身学习。这就是要求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考虑趋向以及学习方式,即以“创新性学习”方式去学习。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提高中学生的写作素质,适应21世纪终身学习的需要,必须从初中生开始就注重对他们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引发和培养,必须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题材、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