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20套中考模拟试卷】福建省福州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附20套中考模拟试卷】福建省福州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da4ae87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7

同学们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溶液变红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产生_____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16.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

操作中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溶液B成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

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②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③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_____(写化学式)。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小明同学认真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 猜想③正确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实验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实验目的是_____.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一定有NaOH B 一定有Na2CO3 C 一定有CaO D 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B 【解析】

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含量降低,故曲线①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故错误; B、反应后有一氧化碳生成,故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反应,故正确; C、蜡烛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故错误;

D、当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蜡烛就熄灭,故错误。故选B。 2.B 【解析】

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4+16×3+14×2=128,错误; B、根据茶氨酸化学式C7H14O3N2,进行分析其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正确;C、茶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3×100%=37.5%,错误;D、根据标在元素符128 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错误。故选B。3.C 【解析】

A、由于焰心的温度很低,加热时,试管接触到焰心,会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故正确; B、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要平视,如果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少;故正确;

C、给固体加热时,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稍稍向下倾斜,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药品中含有的湿存水就会以水蒸气的形式,流向导管,当它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口时,又会冷凝成水珠,如果试管口向上,这时水就会倒流到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从而导致试管底部因骤冷而炸裂;而不是橡皮塞弹出;故错误;

D、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灯内酒精燃烧的现象发生.故正确。 点睛:

量筒使用应注意:

1.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

2.量液时,可将量筒倾斜,用倾倒的方法把所量液体倒入,边倒边看液面与刻度线,当液面接近所需刻度线时,应将量筒放平,换用胶头滴管向里滴加,边滴边看,直到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与所需刻度线保持水平为止;

3.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4.B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故选B。 5.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为H2O2。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6.B

【解析】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能大量共存,但Fe2+的水溶液浅绿色,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7.D 【解析】 【详解】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是正确的表述;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热空气或有毒气体吸入鼻孔;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答案选择D 8.A 【解析】

由题意“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则:

A、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错误,故A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可以燃烧,则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故B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可作还原剂,则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故C选项正确;

D、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可求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9.A 【解析】 【分析】

溶质质量分数=【详解】

溶质质量?100%

溶液质量①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固体质量不断减小,而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当反应完全,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①正确; ②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此时无晶体析出,溶剂的质量也无变化,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②正确;

③将等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中至固体完全消失,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故③正确;

④在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火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是逐滴滴加的,等于开始

NaOH是少量,硫酸和硫酸铜过量,少量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那氢氧化铜又会与过量的

硫酸反应,重新生成硫酸铜,这个过程实际等于氢氧化钠与硫酸先反应,实际上,氢氧化铜的形成要在一定高的PH值时才会形成,所以,氢氧化钠先和硫酸中和,降低溶液中H+浓度,既PH值不断升高,以形成氢氧化铜,故④正确。 故选A。 10.B 【解析】

试题分析:A、C→CO2→H2CO3,都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转化,正确,B、Cu→CuO→CuSO4→Cu(OH)2,错误,C、H2O2→H2O→H2,都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转化,正确,D、NaOH→Na2SO4→BaSO4,都是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转化,正确,故选B 考点:物质的转化,基本反应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