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竞培中心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竞培中心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db1957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0

9.下列各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这样能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解: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保证细胞内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酶降低的活化能=没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故选:B.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

32

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10.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P来标记DNA分子。

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 B. 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

3232

C. 用P标记dATP的α位磷酸基团,利用其合成DNA,可将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

32

D. 用P标记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有放射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ATP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复制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A正确;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B错误; dA—Pα~Pβ~Pγ(d表示脱氧)脱去Pβ和Pγ这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若用P标记dATP的α位磷酸基团,利用其合成DNA,可将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C正确;用P标记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知,在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而且每个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被P标记,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进而在分裂末期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中,因此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有放射性,D正确。

11.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下的坐标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2

32

32

32

A. 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 8:5 B. 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3h和第0h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C. 甲、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 D. 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9h和第6h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发酵罐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而乙发酵罐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甲发酵罐消耗了6mol氧气,则有氧呼吸产生了6mol二氧化碳,同时甲发酵罐产生了18mol酒精,说明其无氧呼吸产生了18mol二氧化碳,因此甲发酵罐一共产生了24mol二氧化碳;乙发酵罐产生了15mol酒精,说明其无氧呼吸产生了15mol二氧化碳。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发酵罐一共产生了24mol二氧化碳,乙发酵罐产生了15mol二氧化碳,因此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 8:5,A正确;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2h和第0h 开始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甲、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C错误;由图可知,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D错误。

12.某同学利用黑藻探究“光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装置如图甲。图甲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装置乙中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细胞结构,①~⑤表示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结构a、b、c中存在光合作用色素的是a,而要提取光合作用色素需要用层析液

B. 在适宜光照强度下,图乙装置中有色小液滴将向右移动,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则短期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增加

C. 图甲中①在b内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代表丙酮酸,能产生⑤的细胞结构有a、b D. 若一定时间内有色小液滴向右移动,则移动的距离代表黑藻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细胞器a吸收光照,将①②转变成葡萄糖,说明细胞器a是叶绿体、①是水分子、②是二氧化碳; K+在⑤协助下进入细胞中,说明⑤是ATP;葡萄糖变成④,并加入b与①③反应生成①②,可说明细胞器b是线粒体、③是氧气、④是丙酮酸。在适宜光照强度下,若装置乙有色小液滴向右移动,说明此时黑藻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释放氧气增多,导致瓶内压强增大,液滴向右移动。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细胞器a是叶绿体,其含有光合色素,提取光合作用色素需要使用无水乙醇,而分离光合色素需要使用层析液,A错误;在适宜光照强度下,图甲装置中黑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导致瓶中气压升高,小液滴右移;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则短期内暗反应减弱,C5的消耗减少,而ATP和[H]不减少,还原的三碳化合物量不变,所以C5的含量将增加,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④是丙酮酸,⑤是ATP,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a)、线粒体(b)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黑藻光合作用的同时还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一定时间内有色小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黑藻单位时间净光合速率,D错误。

13.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甲)、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乙)及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丙),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影响图甲中曲线上的A 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B. 图乙中的数据需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测量

C. 图丙中若大棚内温度始终处于 37.5℃的恒温,每日光照 12h,植物体干重将减少 D. 用大棚种植该植物时,白天应控制光照为 C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 35℃最佳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