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浅析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dcb0d63783e0912a2162aec

主题D更趋平静,钢琴节奏由之前的八分音符增长为四分音符,而低音部只剩下每小节三拍的长音;第52小节钢琴的低音#g构成了独特的增六和弦,在平静中更增加了紧张度。第57小节的主题D’则又比主题D的整个音域降低八度,同时钢琴的低音部是下行的半音,二中提琴上跳五度音程,保持四小节的长音,更衬托出一股低沉的进行方向。

第67小节的过门仿佛是一段装饰性的独白,借由琶音音型爬升了超过两个八度,随之渐慢下行,直接导入第三乐章。 (三)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是这首奏鸣曲中篇幅最长的一个乐章,总共长达450个小节(加上88-111和288-307小节的反复),是2/4的稍快板,相较于前面两个乐章,音乐线条有更紧密的起伏律动,而整体的节奏个性也更为活泼鲜明。本乐章采用了回旋奏鸣曲式,主题A所带领的乐段在乐章中出现了三次,每次都有细微的改变;主题B 共有两次‘二中间的主题C段落则是办事了108个小节,相当于展开部。

本乐章由第二乐章结尾不断地进入,带出富有波浪般韵律的主题A ,在A大调上呈现。主题A 的段落在A大调上进行,运用钢琴低音的持续音来作和声改变,低音保持了音响的稳定,且使得和声能被清楚的听见。

主题A与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关系密切:节奏上使用了后者的元素;伴奏音型也与后者相仿,都以八分音符弹奏和弦的分解音;旋律的音型则是极为相似,巧妙地融入了两个平行调。

整段安静的主题A以结尾处的A大调重复和弦逐渐消失,而最后的突强音带来了惊喜(第122小节);接近着主题B的段落直接转成d小调,并与主题A 有明显对比;不同于歌唱性的主题A,主题B是十六分音符紧凑的节奏,音程有较大的跳跃,音量强弱的差距幅度较大,有较为清楚的转调部分——在第142小节短暂的转至关系调F大调。主题B有两种主要节奏:相关于第一乐章第二主题的十六分音符,以及本乐章主题A的附点节奏。

第二次主题A与第一次出现时相较,有两处改变,一是第94与第230小节,另一是第110小节与第246小节,这两个地方都是在第二次出现时,将旋律部分增加音符并且压缩节奏,此外,主题A在第88-111小节的二十四小节反复被省去了。

主题A再现后进入展开部即主题C,直接转到了属调E大调上,节奏一附点、切分音与十六分音符为基础形成了诙谐可爱的性格。

主题C的段落进行到第322小节,钢琴的低音维持在E大调的e音上,但是调性却已巧妙地转至远关系调a小调上,并且每一个小节都有和声变化。同时这里是另一处由钢琴担任旋律,而以中提琴拨奏分解和弦来伴奏的例子。

第347小节继承在a小调上开始了再现部,但是删除了主题A保留了主题B和A的变形,并且稍加修改。主题B大致上与呈示部的主题B相同,只是改用a小调演奏。

第423小节最后一次出现与主题A相似的旋律,并回到A大调,与前面两次主题A的出现有些稍微的不同,而与第二次主题A对照的差异出现在:第431-438小节之间伴奏完全改变了之前的和声,而中提琴有三个音的修改,虽然看似相仿,其实形成不同的色彩。差异也表现在第441-445小节之间,中提琴有增音和节奏的改变。而第451小节开始的转变,则是中提琴提高了八度,并持续到第466小节。

乐曲最终十小节(468-477小节)是将主题A第二次出现时即第255-257小节的长音中间,插入两小节的琶音音型,保持在主调A大调的主和弦上,钢琴则继续重复,力度从PP逐渐消逝,倒数第二小节突如其来地出现力度为ff的属和弦,又忽然松弛,以p力度的跨弦琶音优美地作收尾。

整首作品的结构清晰,音乐内涵单纯却细腻,必须以绝对的优雅为支柱,在为细节部分添入各种趣味的音乐色彩。

三、 结语

舒伯特的这首奏鸣曲似乎最适合由中提琴来演奏,与大提琴相比之下,能够更轻松自在、舒适且灵巧地拉奏表现。舒伯特在整首作品中善用了丰富的和声,描绘出细

腻而深刻的情绪变化,即使偶然出现悲痛的感受,甚至活泼明亮的欢快段落都没有持续太久,使得音乐的情感不断地引发共鸣;音乐虽然置身于交错柔和的气氛里,却始终充满了亲切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优美旋律,散发着高雅的美感。本曲确为一首至情至性之佳作,值得用心细尝其中的每一分感动!

舒伯特的音乐总是以典雅优美而且精巧细致的歌唱性为本质,而这首奏鸣曲完全地展露了这样的风格,如涓涓溪流的风雅小品,又如刻画缜密的抒情诗文。每一个音符仿佛浑然天成,自然优雅丝毫无须做作;随时细腻变化着的复杂情绪透露出作曲折心中敏锐善感的性质,深刻地呼唤起演奏者听众的内心共鸣。尽管舒伯特从不是为了别的目的而创作——为的只是一股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他用音乐绘出了生命经历,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在单纯的意图之下所产生的每一颗音,皆是无法替代弥补的艺术宝藏。或许像是温柔的热情,舒伯特述说的方式含蓄内敛,他的音乐即是生命的语言,必定总能成功地传达给听着,有今日大众对他的喜爱与音乐会曲目安排可见一斑。

笔者研究此曲的目的有二,一方面要将本曲尽量演奏得贴切作曲家的思维,另一方面也要借由音乐来发觉个人的内在,从诠释作品的过程中,传达出自己的认知与想象,尽力发挥那最大的可能性,并且享受音乐感动人心的饿单纯美感和喜悦,体验作曲家用音符诉说的人生经历。这也是笔者学习音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