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性假设理论为基点谈中职学生管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以人性假设理论为基点谈中职学生管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dcbf2e0524de518964b7d11

以人性假设理论为基点谈中职学生管理

周江水

【摘 要】:中职学生管理作为一种专业管理,必然遵循管理科学的基本规律。把管理科学的人性假设理论运用到学生管理中,探索该理论给予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及其对学生管理提出的要求,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和谐开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人性假设理论;中职;学生管理

中职学生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一系列人、财、物的协调活动,是教育、引导、规范和服务的过程,实质上既是一项教育工作,也是一项管理工作,是教育科学与管理科学相交融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中职学生管理作为一种专业管理,其管理理念、管理手段都遵循管理科学的基本规律,然而,由于认识不到位,教育与管理不能有机结合,中职学生管理普遍缺乏管理学中成熟理论的指导,所以存在着工作观念滞后、思路滞后、方法滞后等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思考在中职学生管理中引入管理科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人性假设理论,从而探索在这一理论基础下的中职学生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 一、人性假设理论的内涵

所谓人性假设理论,是指在管理中对人性做出一种判定,以及据此判定而提出相应的管理方针和策略。从麦格里格提出人性假设的理论至今, 关于人性假设的研究一直不曾间断,其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4 种,即“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又称X 理论,是麦格里格总结了以往管理人员对人的看法后提出的,它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理智的,不能克制自己,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才能迫使他为组织目标去工作,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霍桑试验,认为社交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归属感的基本因素,跟管理部门所采取的奖惩比起来,员工们会更易于对同级同事们所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做出反应,员工对管理的接受程度取决于管理者对其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自我实现人”假设又称Y 理论,是麦格里格依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和阿吉累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得出的。这种假设认为,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级的需要,工作追求可以使人变得成熟,人可以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如果给人提供合适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结合起来,这样能发挥更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复杂人”假设是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是体现权变思想的人性观,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人的需要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每个人的需要各不相同, 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人在同一时期内会有各种需要和动机,他们会相互作用并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复杂的动机模式,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普遍的管理方法。

二、人性假设理论对中职学生管理的启示

1、“经济人”假设下的学生本质不能自律,需要指挥、管理、控制和激励,管理一般都采用的是任务管理方式。根据培养的目标和任务,管理的重点就是建立严密的组织,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程、规章制度,加强对这些学生行为的控制,以保证学业、能力培养等任务的完成,同时可以用奖学金、各种评优等利益因素去刺激他们的积极性,用严厉的行政惩罚去处理懒散消极者,形象的说法是把奖惩建立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基础上。

2、“社会人”假设下的学生看重和周围同学的友好相处,满足社会和归属的需要。那么根据这种假设,管理者就不能只把目光局限在学生完成任务上,而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关心、体贴、爱护和尊重,建立相互了解、团结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友好的感情,在管理上实行参与管理方式。为了实现管理目标,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自身要融入到学生非正式组织中去,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学校和学校教育的认同感、归属感,激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在奖励方面,注重集体奖励,尽量避免单纯采取个人奖励。

3、“自我实现”人假设下的学生特点是有主见、渴望展示自身优点,实现自我的价值,这就要求管理者明确“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富于挑战性质,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强调通过工作本身的因素,即内在激励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管理模式主要是任务管理式。在学习方面,管理者应尽量将学习内容安排得有意义,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还可以通过一些知识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就。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应在恰当的时机权力下放,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学生的管理上来,使其个人的需要同组织的目标能有效结合,并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培养其自律性、责任心,锻炼其工作能力,达到促进学生成才的目的。

4、“复杂人”假设表明,管理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采取灵活、变化的、多元的方式。作为管理者就必须具备“应变管理”或者“权变管理”的能力,要根据具体人的不同情况,

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具体说有两点,一是要深入学生之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规律,及时了解思想动态等具体情况。二是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规律,充分运用灌输、引导、净化、激励、调节等,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把说理教育和形象化教育、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主动内化所接受的教育信息。管理学发展史上这四种管理理论模式的演进其实是管理向人性回归的过程,是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也是从硬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化的过程。

在学生管理实践中,不同阶段的人性假设对中职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均带来重大影响。“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其针对面较窄,目前“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更多地被中职所接受。这两种人性假设理论就要求通过学生管理者与学生的认识与定位,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和环境塑造,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与大学发展目标相协调;将“以我为中心”的学生管理转型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体系,解决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管理环境的不适应,将教育人、引导人与关心人、帮助人融为一体,将原来刚性的学生管理转型为柔性的,解决管理要求与学生需求、管理评价与学生发展的不相融洽之处,建构基于人本管理的学生管理理念。 三、人性假设理论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 1. 完善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在“经济人”假设理论下,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学生管理中,针对自律性不强、积极性不够的学生就必须要依靠严格的制度约束,以规范的奖惩作为激励的动力。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应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并依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行使有效的管理。大多数制度还要可操作性强,程序、步骤、要求都清楚具体,便于执行,且有时效性。同时学校也应该认同以“社会人”为假设的人际关系理论,考虑学生的社会和心理发展需要,建立严格的学生申诉制度,建立专业的学生事务咨询机构、心理辅导机构,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管理人员依据法规进行学生管理,同时也受到法规的制约和被管理人的监督,使学生管理真正做到目标合理、责任明确、制度到位、措施得力。 2. 加强中职民主,促进学生自治

从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管理实践的角度看,学生的成长发展,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还是素质的提高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和积极实践才能实现。“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要求中职创造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以开放式教育和管理思想民主化、人本化的趋势,促进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自律能力的增强。在学校的指导下,学生把自身作为管理、教育、服务对象,按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发挥主体能动性,通过自主、自觉、自为、自律,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中职学生管理还必须坚持民主思想。学校在制定校规校纪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可以通过权力下放,让学生参与讨论,行使主人翁的权利。管理者的信任和放权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条件与空间,使得学生可以在自己有限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自己的智慧与能力使决策得以顺利实施,促使个人目标与决策目标的统一。 3. 构建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保障个性发展

学生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也不一样,不同学生在建构和解释自己的体验时不同,在解决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挑战风格也不一样,学生的发展更多的是个性问题,我国中职学生工作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方面更多地倾向于统一性、一致性,缺乏对个体学生的关注,因此,在“复杂人”假设的指导下,学生管理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采取分层次、分类别指导,针对不同类型能力提出建议激励学生;还需要提高咨询和协作的技能,并能够将这些技能传授给学生,在传授这些技能的同时,还要将潜藏于这些技能背后的有关平等和社会正义的价值观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和多元化发展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尽可能使各种教育管理力量都能发挥作用,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尽可能使千差万别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培养。

中职学生管理虽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但其核心是人,充分把握人性,必然对学生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学生管理者,只有在管理中积极地思考深层次的人性内涵,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管理手段,才能做到管理过程更合理,管理效果更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德.现代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罗家国,徐敏,戴洪萍.人性假设理论与高等教育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 [3]周曙光.基于人性假设理论基础上的高校教师管理研究[J].云南电大学报,2007,(9). [4]龚晓林.谈人性假设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J].科教文汇,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