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安民警形象意识的培养(董立爽)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浅谈公安民警形象意识的培养(董立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deb646a4afe04a1b171de2b

的行为时有发生,部分民警酒后驾车、参加赌博、违反枪支使用规定、工作期间饮酒等问题仍有发生,就在今年1月21日,广西自治区柳州市三门江林场派出所所长卢定军洒后驾车,被公安部暗访组当地制止。一些民警特权思想根深蒂固,执法态度冷横硬推,执法顽症久治不愈,例如河北省滦平县森林公安局民警李俊峰工作时间未携带警官证,且态度蛮横;少数民警利用执法管理权创收敛财,严重侵犯群众利益,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公安分局东关刑警中队利用社会闲散人员抓嫖罚款,被北京华夏时报及华夏网披露,造成恶劣影响;个别民警执法犯法、徇私枉法,放纵包庇犯罪以及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等,在厦门特大走私案中,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竟带头为走私团伙充当保护伞,这些行为虽然只存在于局部,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严重的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对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形象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影响公安队伍形象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公安机关在加强队伍建设、改变警察形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警察的总体形象有了明显变化,服务热情、工作规范、执法文明等良好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但是,上述问题的存在,亦严重影响了警察的公众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来自公安机关内部的原因

1、部分民警素质较低,跟不上时代需要。部分民警素质、执法能力跟不上新时期公安执法的需要,学习意识差,存在“说不过、打不赢、追不上”的现象,大要案件攻坚能力、驾驭复杂治安局面的能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不够强,在一定程度

4

上影响了人民警察形象。究其原因:第一、这些民警执法为民的意识低下,没有把执法作为自身职责认真对待。相反,有的警察不但不学习法律法规,而且连新闻和报纸也都很少看,业余爱好全在喝酒、唱歌、玩麻将上。从而也就出现了群众有了问题不想管,管了问题时管不了,导致群众对警察队伍失去信任。第二、这些民警执法观念落后。当前,部分民警的执法思想、执法观念落后,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提高缓慢,与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逐步增强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存在“执法就是专政”的思想观念,重打击轻保护。少数单位和个别民警还存在粗暴执法,运用强制措施不当,超期羁押,甚至出现滥用私刑、体罚当事人的现象。二是存在“执法就是管人”的思想观念,以管人者自居,造成执法不严格,重实体,轻程序,证据意识淡薄,对群众感情不深,态度不热情。三是存在“执法是一种职业”的思想观念。少数民警把执法当作个人谋生的职业和手段,缺乏职业责任感。有的民警不依法受理群众的报警、求助;有的利用职权索贿受贿等等。这些错误的执法观念直接导致执法不公正,甚至执法犯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加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信任,严重破坏警民关系,败坏公安队伍形象。

2、思想教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单位缺乏对新形势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把握,所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脱离民警思想实际,甚至搞形式主义,敷衍应付,思想政治工作不扎实,教育方法单一,针对性差。公正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干和不干一个样,平庸与优秀无区别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确导向作用发生畸变。个别领导表率作用不强,“官多民少”的不合理领导结构,不同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环境、

5

福利待遇差别等都影响了民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部分公安局、所、队“军心涣散”,组织和行动不统一,办事效率低下,引起群众不满,影响警察的良好形象。

3、“四难”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尽管多年来一直强调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并多次开展思想教育和作风整顿活动,但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以及对待群众冷漠、生硬、蛮横、推诿的态度仍或多或少的存在,成为公安机关的慢性病,久治不愈。基层公安机关“四难”及内务管理脏乱差、民警执法粗暴生硬等现象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相比差距甚大,这也是导致多数群众对公安民警产生反感的重要原因。

4、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欠缺。实践证明,民警为国家的安宁、百姓的安居乐业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尽管有许多保密的事项,大量的却是可以公开的。由于缺乏公关意识,没有把公关工作放到有利于提高人民警察形象的高度来认识,不善于运用公关措施,缺乏正常的信息传播渠道和顺畅的感情联系途径,致使许多应该向社会公开宣传的公安先进事迹没有及时宣传,加之一些媒体为追求商业利益,迎合社会大众猎奇心理,对一些警察负面新闻争相登载,过分炒作,从而影响了群众对公安民警队伍整体形象的认识。

5、内部执法监督不完善。从目前情况上看,公安机关内部监督的作用有限。一是缺乏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难以触及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二是监督部门的职权脱节,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尤其是对大量存在的程序违法行为和不作为行为仅有执法建议权,而无过硬的纠正权。三是个别领导存在“好人主义”思想,

6

缺乏面临问题的勇气,对待队伍中出现的问题,不是本着长痛不如短痛的精神去治病救人,以求惩前毖后之效,而是瞻前顾后,片面认为民警工作辛苦,功过相抵,往往采取折衷的处理方式,达不到警示教育的效果。

(二)来自公安机关外部的原因

1、正常的公安经费得不到有力保障。一方面是警力严重不足影响工作效率。警力短缺在基层县(市)表现得尤为突出。目前,各县(市)都面临老民警大量退休,且近几年还将出现退休高峰的实际。但目前录警条件高、时间长,使许多有志于公安工作的青年人迈不进公安门槛。另一方面是经费短缺十分严重。“二十公”以来,少数地方虽然取消了罚没款任务,但各项补助和经费跟不上,个别公安机关为保证正常工作运转,“以罚代刑”、“以罚代拘”现象仍有发生。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而且对公安机关公正执法也带来负面影响。这些年,许多地方政府组织的行风评议中,公安机关形象常常不高,重要原因就是乱收滥罚侵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警察的形象。同时,基层民警普遍反映,近年来家属、子女的就业(上学)难,下岗待业率高,民警工作超负荷,看病报销难,职级待遇差,民警自己掏钱出差、培训等,严重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社会仿制警察服装泛滥。警察服装每次翻新,盐业、文化、城管、卫生、环保等单位和部门都及时纷纷仿制颜色和款式相似的工作制服,使广大人民群众真假不辨,其工作中的不良行为和形象,都归为警察所为,造成了群众对公安民警的愤懑。加之公安机关的交警、巡警等部门聘请的一些协警乘车不付钱,在公共场所行为不检点,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甚至会发现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