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dfe57da49649b6648d74783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总第一课时)5.1.1相交线

年级 教 学 目 标 七年级 课题 5.1.1相交线 课型 新授 知识 1.理解对顶角与邻补角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技能 2.掌握对顶角性质及其推证过程,并能运用它进行计算. 过程 经历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分类思想,在探究过程中发展方法 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说理能力. 情感 激发学生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态度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对顶角性质的探索,在复杂图形中找出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

生:欣赏美丽的跨海大桥图片,观察思考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师: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们就是我们本章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第五章 相交线、平行线

5.1 相交线、对顶角

【设计意图】在欣赏美丽的图画中寻找出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师:取两根木条a、b,用钉子将它们钉在一起,并且能随意张开. 生:画出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所画的图形. 师:思考所画的图形中有几个小于平角的角? 生:四个.

师: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用::∠1、∠2、∠3、∠4来表示这四个角,如果把这四个角中任意两个角组成一对,一共可以组成几对呢?

生:(互相补充)∠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

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六对角按位置特点来分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

1

生1:一类是相邻的∠1和∠2,∠2和∠3,∠3和∠4,∠1和∠4,一类是相对的∠1和∠3,∠2和∠4.

生2:一类是有公共边的∠1和∠2,∠2和∠3,∠3和∠4,∠1和∠4,另一类是无公共边的

??

师:把这六对角分成两类,一类是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2,∠2和∠3,∠3和∠4,∠1和∠4);另一类是没有公共边,两边都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3,∠2和∠4),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板书】:两条直线相交得到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师:强调“相交直线”的前提条件.

对顶角:有公共顶点无公共边.邻补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公共边. ......... “互为”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生:互为是针对两个角而言,如∠1是∠3的对顶角,反过来∠3也是∠1的对顶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并针对分类的原因进行探索和交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在探索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1、下列各图中,∠l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1 2

1 2

1 2 1 O 2

(2)

(1) (3) (4)

【设计意图】本组题目是巩固对顶角概念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的要领,同时又用反例印证概念,使学生加深印象. 2. 下列各图中,∠l和∠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2 1 1 2

1 2

(1) (2) (3) 师:图(1)中的邻补角可以看成是怎样形成的?邻补角为什么互补? 生: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相交形成,邻补角构成一个平角. 3、请分别画出图中的∠l对顶角和∠2的邻补角.

2

A

1 2

C

E

O F D B

4、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AOE的对顶角是 , ∠EOD的邻补角是 .

【设计意图】通过辨、画、找,及时反馈学生思维上的一些偏差,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在画邻补角和找邻补角中让学领会分类思想.

四、师生互动,再探性质

师:在刚才的练习中,我们知道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度,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呢?(演示相交线模型) 生:相等. 师:为什么? 生:(讨论交流)

生1:∵∠1= 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生2:∵∠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很好,根据上一章补角的性质“同角的补角相等”说明了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 【板书】:对顶角相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推理,得到本节课的重点——对顶角相等,让学生深刻理解性质,训练学生的说理能力,树立学好几何图形的信心.

五、变式训练,提升能力

1.已知直线a、b相交,∠l=40°,求∠2、∠3、∠4的度数.

变为∠l=90°2. 变式1:把∠l=40°,求∠2、∠3、∠4的度数.

变式2:把∠l=40°变为∠l=n°,求∠2、∠3、∠4的度数.

变式3:把∠l=40°改为∠2是∠l的3倍,求∠1、∠2∠3、∠4的度数.

变式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OE平分∠AOD, 若∠1=20°,那么∠2=______.

a 1 b

2 4 3

2 A 1 C

O

2

E

D B

3

变式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AOE=90°,若 ∠1=20°,那么∠2=____,∠3=____,∠4=____.

3.右图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角的原理吗?

4.如图,要测量两堵围墙所形成的角AOB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 5. 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

A C

O E

F D B 变式:图中共有几对邻补角?

师: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善于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对顶角、邻补角的基本图形是两条直线相交,则三条直线相交的图形应分解为三个两条直线交于一点的图形.如:

为此,对顶角有 2×3=6个,邻补角的对数为 4×3=12个.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由易到难,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成功,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建立几何模型的能力,思考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

六:回顾梳理,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理解的怎样?你有哪些方面的感悟?还有什么疑惑? 生:??

七:布置作业,分层发散

1.课本:P7-91,2,8,9;

2.探究(选做)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n条直线呢?

【教学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