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 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 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e0a529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2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孟子以寓言、比喻说理的妙处。

2、初步理解孟子宣扬的“王道”学说的基本内涵。 3、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成长着、收获着。与同学相识让我们收获友情和感动,与孟子结缘让我们收获知识和智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孟子的《王好战,请以战喻》的第二课时,学习孟子不仅对社会、人生有着独到的洞察,而且善于用生动、诱人的形式,把思想表达出来。

首先来看标题,前面我们学过孟子的《王何必曰利》、《民为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几章,这些标题都涵盖了每一章的主要内容,“王好战,请以战喻”这个标题是涵盖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吗?对,它主要体现了孟子散文善用寓言、比喻来说理的特色。基于这个了解,这节课我们主要完成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幻灯片展示)。

二、新知学习

1. 本章共有四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寡人之于国也》在必修3中已经学过,请一位同学背诵来回顾一下。

这则材料中有两个比喻:一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政治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虐民暴政。二是以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比喻统治者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推卸责任。这都是在启发梁惠王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反思自己,消除暴政,施行仁政。(板书:寓言、比喻说理——形象地表达主旨)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材料,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这则材料。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这篇寓言的主人公是齐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尽富贵也”中一个“尽”字将良人炫耀、自得之状表现得很鲜明充分,可见其虚荣。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中可见全城的人都鄙视他,应该不是鄙视他的贫穷,而是

瞧不起他的人品,可见其无德。接下来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说明他在墦间乞讨,齐人丑恶的嘴脸显现出来。

得知真相的妻妾讥笑怨骂、伤心哭诉,表达效果比一个女人自怨自艾更突出。 “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齐人浑然不觉,继续吹嘘夸耀,这种神态描写就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增强了讽刺性。说明齐人厚颜无耻已到了无可遁形的地步。 可见齐人是个虚荣、无德,为追求富贵而不择手段的人,真可谓“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齐人可鄙的形象,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来模仿一下。 概括寓言说理的艺术: 寓体:齐人乞墦

寓言:讽刺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即一般官僚,乞墦的行径就是一幕官场现形记,让我们明白人不能为了名利而忘廉耻,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价值观。(板书:寓言、比喻说理——委婉地抒发情感)

效果:更有力地凸现了事件的本质,使可鄙者更见其可鄙,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3.接下来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三则材料并翻译。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邻人说减少偷鸡的数量,由日偷一鸡到月偷一鸡,等到来年完全不偷,偷鸡者的语言突出其思维逻辑的荒诞感,使其泼皮的嘴脸昭然若揭。孟子毫不留情地指出:宋国君臣要知错就改、革除苛政,这也是孟子宣扬的“王道”学说的内涵吧! 寓体:邻人攘鸡 寓意:以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显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合乎道义,却要等到来年才改变措施。 效果:使荒谬者更见其荒谬。

4.大家齐读第4则材料,找出其中的比喻。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比喻:枯苗得到充沛的雨水而勃然复兴,来说明人君不嗜杀,百姓就像大水流向低处一样争相归附,不可阻挡。

这个喻体对于以耕作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古代社会来说,这是人人皆知的现象,浅显易懂,枯苗多么渴望甘霖,就可见百姓多么渴望仁政,使可向往的更见其可向往。

面对与其父梁惠王一样嗜杀,而且杀人如麻的梁襄王,孟子告诉他不要嗜杀,要消除虐政,施行仁政。 从这四则材料不难看出,如果把孟子的譬喻比作一个圆的话,那么这个圆的圆心

便是他不断强调的王道思想。

三、练习反馈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指出其寓体、寓意和效果。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

寓体:揠苗助长

寓意:1.做事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光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郭橐驼:勤虑害树,繁政扰民)

效果:宋人举动愚蠢而可笑,寓意通过影射、夸张等手法,机智风趣地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丑陋的现象作了含蓄地批评、揭露,使其可笑的更见其可笑,从而让读者在人物夸张变形、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中,微笑着领悟到作者传递的深刻道理。

据有学者统计,《孟子》全篇共216章,运用比喻说理159处,汉代赵岐曾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可以说,比喻已成为孟子在辩论中制胜的法宝。有些同学也许就会有疑问,孟子如此委婉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是不是不敢直面君王呢?

四、拓展延伸

孟子的譬喻好像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但通读全文好像并非如此,面对梁惠王梁襄王这样的君王,孟子敢说“望之不似人君”,文中类似的言语还有吗?这表现了孟子是怎样的人呢?

探讨:例句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补充复旦大学樊树志教授对孟子的评价:

孟子只要“稍加迁就,那么就可以立刻成为布衣卿相。一个布衣学者,发表一番意见,便可以改变一国之命运,也可以使自己飞黄腾达。然而孟子并没有迁就,当然也没有腾达,这使后世知识分子感慨不已。”

教师点拨:读其文,观其人,孟子是个耿介直率的傲然儒者,是个充满浩然正气的大丈夫形象。孟子一生也做过高官的,他在齐国和魏国都做过卿,但由于齐魏的国君只看重他的名气而并不推行他的政治主张,最终孟子选择退居讲学。可见孟子对理想的坚持、对正义的坚守是多么令人敬仰。这样一个孟子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油然生爱呢?(板书:寓言、比喻说理——执着地彰显正气)

五、课堂小结

1. 学生总结:请一位同学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2. 教师总结:纷纷扰扰的生活,形形色色的嘴脸,如果我们能像孟子一样胸怀天下,顶天立地,知言尽性,还有什么困难不能面对呢?这大概就是我们要挖掘的孟子的人格魅力和其现实意义吧!

六、布置作业

当前中央政府大力倡导勤俭节约, 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请围绕此中心,运用寓言或比喻说理的方法写一段话,3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寓言、比喻说理: 1. 形象地表达主旨 2. 委婉地抒发情感 3. 执着地彰显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