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e1093d619e8b8f67c1cb9d6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一、 单元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儿歌与童话混编的课文。文章的主题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兼具积极地情感教育因素,语言生动活泼,文字优美,感情真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我多想去看看》是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大地,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平平搭积木》采用诗歌的体裁,讲述了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分别想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内容浅显易懂,采用了童话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的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全文又采用学生喜爱的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便于教师在丰富的对话练习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单元实化目标

1、认识57个生字,会写24个字,认识偏旁“心”“王”和双人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篇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4、能够准确认读字和词语,并能根据字的偏旁进行归类。 5、会比较字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6、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 三、单元重点:

1、认识生字60个,其中要求会写的有1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其中的两篇课文,并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的含义。

3、能通过比较偏旁认识形近字,会读词,能独立地读儿歌。 四、单元难点:

1、以比较偏旁的方法比较字在形状上的异同。 2、长句子的朗读。

3、在朗读中理解文意,感悟道理,增长知识,产生感情。 五、每课评价方法设计:

1、《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自己非常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字,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京”可以根据“惊”字,用“减一减”的方法记;“北”与“比”、“走”与“足”、“升”与“开”可以比较记忆;“告”字可用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记忆。借助“想”字认识偏旁“心”。 朗读时,采用指名读、师生共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熟读成

诵。在理解“遥远”一词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几天时间,路途非常遥远。理解“壮观”一词时,让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领悟“壮观”的意思。

2、《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识记“清、问、回”等字,熟字换偏旁识记彩(菜)、飘(漂)等字,把生字放在课文句子当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反复识记生字。

写字教学中,“方、半、巴”都是独体字,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笔画的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朗读感悟环节中,理解“数不清”一词时可引导学生讨论“数不清的什么”,理解“飘落”一词时,可让学生联系树叶飘落的生活实际理解。并引导学生根据“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练习“什么从哪里怎么样”句式的说话练习。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要注意读好疑问句的语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让学生运用“你呢”进行说话练习。

重点理解最后一段,体会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对比下雨前后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更”字,通过想象比较。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想到哪里去?

3、《平平搭积木》一课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采用诗歌的体裁,讲述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分别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指导学生识字时,要尽量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如:识记“搭”字前,可以让学生想想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启发学生发现规律,用手完成的,表示动作的字,常常带有提手旁。“间”与“问”字形相近,可以比较识记。写字环节要重点指导“业、书”两个字。“业”字注意笔顺,两竖左高右低。“书”字横折钩要写宽一些,不要漏写最后一点。

本课语句浅显易懂,要让学生自朗读中体会课文的含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角色读好课文。可以启发学生回忆长辈平时是怎么和自己说话的,练习用亲切、疑问的语气读第二、四节。

4、《自己去吧》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富有情趣。故事内容能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识字时要启发学生多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记“吧、您、吗、会、景”,用熟字去掉偏旁的方法识记“那”,用比一比的方法区分“自”与“目”的音形义。

指导写字时,让学生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再书写,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提醒学生注意“己”的第三笔不出头,“东”的第二笔不能写成竖折,左右两点要对称。

课文的第二段和第一段结构相同,可以着重指导理解感悟第一段,第二段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演演。教师重点帮助理解“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让学生体会到小鸭缺乏自信,想要妈妈陪它去游泳。

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的道理。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熟字加偏旁识记“什、样、现”,用组词的方法比较识记同音字“再”与“在”。指导写字要重点指导“回”的笔顺及上宽下窄的字形,“皮”字的横钩是新笔画,写的时候注意左高右低,钩短而有力。

学生理解感悟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学会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文章对话较多,要启发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可指导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

6、语文园地五有五项练习,分别是复习同偏旁的字、读词语、比较形近字、读句说句和读儿歌。第一项“我会认”让学生独立练习,再想想每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共同点。第二项“我会读”,练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采用“夺红旗”等游戏练读。第三项“比比写写”要引导学生仔细辨认,从音形义三方面说出每组两个字的不同。第四项“读读说说”指导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后再读三句话,启发学生思考三句话的相同之处,指导读出问句的语气,再分组练读、学说。第五项“我会读”,朗读时可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与白云谈话的语气,通过朗读感知、了解儿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