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广元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e11f94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b

产业化种植(养殖)基地,有计划种植(养殖),解决品种短缺与过剩。鼓励利用山地、林地、荒地建设中药材生态基地,支持和推广森林康养、林下种植(养殖)等多层次立体复合生态模式。重点推进10至20种道地和特色优势药材基地建设,新增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10个,辐射面积13万亩。整合重要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实现道地药材有序生产。建设县级单位工作站和信息站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和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全市80%县区。鼓励市内外大型中药企业联合建设一批跨区域、跨市经营、以中药材规模化基地共建共享为依托的中药材产业集群。

(六)着力提高中药及健康衍生品生产规模与效益,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优化产业布局分工,以工业为主导,带动农业、康养及服务业发展。以“康养、药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支持各县区中药材种植(养殖)业和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建设秦巴区域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鼓励创建秦巴山区中医药产业联盟,形成区域合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强中药工业优势。重点推动中药配方颗粒、小包装等产品做大做强,加快直服粉末饮片、中药煮散颗粒、定量压制饮片等新型中药饮片研发。加快推进基于古方、名方、验方和秘方的中药新药(院内制剂)以及中药独家、保护品种的研发与产业化,

— 9 —

重点开展大品种品牌中成药二次开发。推动中药工业实现药材来源基地化、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标准化、检测手段科学化。 加快天然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复方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提取物扩大产业规模,重点发展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及其产品和植物提取粉剂、液体等剂型,有效解决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探索开拓营养补充剂、生物农药、饲料等领域的使用市场,引导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实现植物提取物产业多元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

壮大中医药衍生品产业。围绕中药有效成分,开发与培育有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辅助降血压、血脂、血糖等功能的中药保健品。重点发展抗氧化、肿瘤辅助治疗、防阿尔茨海默氏症、亚健康调理等中药养生食品(药膳)。大力发展具有美容、保健功效的中药功能型化妆品,以及采用中医药治疗理念、方法和模式的各种保健器材等。依托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低度中药养生保健白酒等药、酒、果、茶等相关联的中医药衍生品。依托我市饲料和畜牧产业的市场优势,探索发展改善畜产品品质的绿色环保中药饲料添加剂和兽药。

做强中药材大品种健康产业链。积极推动我市更多的道地药材进入国家药典和药食同源、新资源食品目录,有力促进适合我市种植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引种和产业化。选择1至2个符合药食同源要求的优势特色中药材,实施从规范化种植、提取物到药品

— 10 —

生产及其衍生品的全产业链开发。

做优产业发展载体。加强与国内大型知名中药企业合作,如国药集团、神威医药集团、以岭药业、同仁堂等,大力开展中药创新,加快中药新品种开发和名优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加强对中医名方、验方、民间方、民族医方和医院制剂方的收集、筛选,开发一批中药新品种。

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和发展广元特色中药饮片,加强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如天麻、杜仲、柴胡、前胡、茯苓、僵蚕等;突破性发展直接口服饮片,如天麻冻干片、天麻粉、僵蚕粉、灵芝粉、灵芝孢子粉(破壁)、葛根粉、百合粉、白及粉、茯苓粉等;开展山葵及其制品的成分功效配方研究;发展柴胡、淫羊藿、前胡和灵芝等中药提取物。抓住配方颗粒放开机遇,建设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谋求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布局。

(七)充分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空间和领域,全面发挥产业需求拉动效应。

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空间布局。在保障基本健康服务全覆盖基础上,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新发展的空间布局体系,按照“一县一主业”原则,医药产业按“一园多点”进行空间布局,医药深加工企业原则集中入驻医药工业园。医药产业工业企业重点向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盘龙医药工业园集中;在剑阁县、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适度发展兽药、医疗器械、中药饮片等;

— 11 —

在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地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业和健康养生产业,适度布局药材产地加工和提取物生产企业。

健全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以公立医疗服务为主体,社会办中医服务为补充的覆盖市、县区、乡镇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市中心医院在康养示范产业园修建三甲综合医院发展医养及高端医疗、支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老院区发展医养结合及康复医疗,支持市中医医院在万源新区拓展高端医疗和医养结合服务。加强市中医医院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发挥市中医医院人才培养和院内制剂研发辐射作用,建成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以市县区中医医院为载体,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专科性质的中医医院,加快发展个体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诊所。大力发展社会办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及具备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置“治未病”科。建设1个以上县(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区,4个全市示范性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鼓励发展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多样化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发展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支持以市、县级中医医疗机构、综合医院康复科为基础建设市县级中医康复平台。三级中医医院均设置康复门诊、功能治疗区和独立病房,二级中医医院均设置康复科。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康养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