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e6308186bd97f192279e96b

利用;低碳经济主要针对的是能源领域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点是从建立低碳经济结构、减少碳能源消费入手,进而建立起全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机制和发展模式。

(4)实施控制的环节不同

绿色经济更多关注的是经济活动的输出端,即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重点在于环境保护;从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来看,循环经济从资源的输入端和废弃物的输出端来研究经济活动与自然系统的相互作用,同时还关注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低碳经济强调的是经济活动的能源输入端,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2.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之间的联系 (1)理论基础相同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理论基础都是生态经济理论和系统理论,以生态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核心,以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大系统为研究对象,借鉴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原理,考虑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这几种经济形态都强调,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

(2)依靠的技术手段相同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都是以生态技术为基础。生态技术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包括能够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节约能源资源,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生态技术将经

济活动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追求的是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3)追求的目的相同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追求的目的都是以保护、改善资源环境,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

从国际动向看,减排温室气体正由科学共识转变为全球行动,相当数量的发达国家设定了减排目标并进行实质性的政策调整,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的大趋势逐渐明晰,其对国际经济格局和贸易规则的影响也开始显现。

(1)欧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积极推动者

欧盟各国总体而言经济较为发达,环境状况良好,政治上环保势力较强,而且欧盟各国的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比例较大,并拥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较充足的资金,因此欧盟赞成较激进的减、限排温室气体措施。欧盟是《京都议定书》模式的坚定支持者,其本身及所有27个成员国均已批准《京都议定书》。2007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其目的在于促进新的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以达成欧盟确定的气候变化目标。欧盟为自己确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是:到2020年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50年则希望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0%至80%,并且提出,若其他主要经济体也

能承担此挑战性责任,则愿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到30%。2008年12月,欧盟最终就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达成一致,批准的一揽子计划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决定、碳捕获和储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等6项内容。计划中制定的具体措施可使欧盟实现其承诺的“3个20%”: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至少20%,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20%。

(2)伞形集团:在气候行动中追求最大经济利益

澳大利亚在2007年新政府成立之后,批准了《京都议定书》,于2008年发布了酝酿已久的《减少碳排放计划》政策绿皮书,提出了减碳计划的三大目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立即采取措施适应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实施减排措施。澳大利亚政府长期减排目标是2050年达到2000年气体排放的40%,并计划于2009年出台具体法规,2010年正式实施。

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历来重视节能减碳。2008年6月,时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政府的名义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即著名的“福田蓝图”,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它包括应对低碳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其中提出了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

美国虽然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但近二十年,美国十分重视节能减碳。奥巴马政府推出的近8000亿美元的绿色经济复兴计划,旨在将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岗位的短期政策同美国的持久繁荣结合起来,其“粘合剂”就是以优先发展清洁能源为内容的绿色能源

战略。奥巴马总统表示,“美国要么继续做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要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技术出口国”。

2.国内发展现状

目前,由于中国当前正处于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高耗能产品产量在快速增加,高耗能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居高不下,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发生在工业生产领域,能源消费仍然呈上升趋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是我们国家实现自主减排目标,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对策。

2007年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家方案。2008年10月,我国首次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的白皮书。这些纲领性文件的发布,彰显出中国政府对气候问题的高度重视,认识到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性、紧迫性。

哥本哈根大会之前,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下降40%到45%。这期间涵盖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计划期。“十一五”我们已经制定了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20%左右的目标,这是我们实现2020年40%到45%目标的重要阶段性目标。目前,我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已开展了较多实质性的行动。

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方面,我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讲的那样,中国节能减排的力度世界最大。从1990年到2009年,中国单位GDP的能源强度下降了53%,相应的二氧化碳强度下降了55%。这样下降的速度和规模世界罕见。另外我们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在降低高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方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