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复习专练:语言基础知识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必修1复习专练:语言基础知识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e9f631a9b89680202d82506

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的省市(如山东省等)明令各中小学校不得全文推荐或诵读《弟子规》;而有的省市则相反,大力向学生推荐《弟子规》,例如北京市教育部门正在首批19所小学中试点国学教材《〈弟子规〉新解》,下月终审确定后,《〈弟子规〉新解》有望于9月新学年到来之际在全市小学推广。

你赞同哪种做法?请简述理由。(8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李子君在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种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8

参考答案 第一组

1.解析:石破天惊: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于此处不合语境。B.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C.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涌上地平线的样子。D.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答案:A

2.解析:A.语序不当,应将“快速”一词放至“发展”前,将“快速”后的“的”删掉;B.否定失当,去掉“免”;C.句式杂糅,可把“影响到”改为“致使”。 答案:D

3.解析:本文段阐述内容为中国圣人的人格特征。第②句句首“但是”二字表转折,表示后面的内容由写中国圣人与佛、圣者的相同处转入论述中国圣人与佛、圣者的不同处,紧承段首,应置于开头;接着用概括性的句子交代中国圣人的人格特点,故第②句后面紧承的应是第④句;而第①句解释“内圣”与“外王”各自的着眼点,紧承第④句;第①句后面补充交代中国圣人“外王”并非一定可以为王,由剩下的句子各自的关联词可看出语序为⑤③⑥。 答案:C

4.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以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要采用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增加描写内容,强化细节特征。通过描写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具体、更真切,从形象上丰富文字内容。

答案:示例一:天空:当凌厉的秋风荡尽了烟霏云霭,秋日的天空显得分外高爽和淡远,那哲人眼眸般的蓝让人沉静,那永恒天问般的深邃让人沉思。大地:秋天的原野丰富迷人,白的棉花,金的稻谷,紫的葡萄,翻耕的豆畦,连田鼠和鸟雀都忙着收获,慷慨的大地像无私奉献的母亲让人感动。

5.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其次要找出句子的病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病句类型。再次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要换什么,然后修改病句。最后通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原意。 答案:①删去“根据”或“显示” ②“截止”改为“截至”

6 / 8

④删去“是”

⑤“对于”改为“对”

⑧删去“要做的事”(并在“当务之急”前加“的”) 第二组

1.解析:A.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B.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 答案:A

解析:A.语序不当,将“第一次”调至“以中央的名义”前;B.成分残缺,“公布”缺宾语,可在“处理”后补上“结果”或“决定”;D.在“导致”后加“的”。 答案:C

3.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④句先总说;③句中的“于是”紧承“欲望”“好奇心”并引出“发现”;⑤句陈述“发现”的作用;②句紧承⑤句说益处;①句表示转折,只有这一句说的是反面作用,所以不能放开头,只能放结尾。 答案:④③⑤②①

4.答案:江苏共青团启动“暖冬行动”

5.解析:此题考查仿写的能力。仿句一般从三个角度考虑:仿写的对象要明确,内容要前后连贯,修辞手法要与例句一致。原题要求重选对象,三句话必须用同一对象;采用“??是??,我是??,??我”的句式,三句话构成排比。

答案:父亲是一棵树,我是幼苗,那棵树坚定地荫蔽着我; 父亲是一眼泉,我是焦土,那眼泉及时地滋润着我; 父亲是一盏灯,我是归舟,那盏灯无声地指引着我。 第三组

1.解析: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B项,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D项,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显得”与“相形见绌”中的“见”重复。 答案:A

7 / 8

2.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把“增加”改为“提高”;B项,成份残缺,在“价格暴跌”后加“的现状”;C项“以??为标志”和“??表明??”句式杂糅,删除“表明它”。 答案:D

3.解析:横线前后的语句对确定选项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题来说,横线前讲“音乐的发展也是连续的”,可确定它后面的句子是第④句。根据横线后的“主流音乐为方向”可确定横线上最后一句为⑤。据此可确定答案。 答案:C

4.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答题时首先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然后结合所提供语段的内容及生活实际阐明理由,从而使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据,以理服人。

答案:示例一:赞成禁止向中小学推荐诵读《弟子规》。《弟子规》中有不少诸如“号泣随,挞无怨”“言语忍,忿自泯”之类的宣扬愚忠愚孝思想的内容,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而且作为一本300多年前的蒙学书籍也没有多少深邃的思想可言。中学生与其去花时间诵读《弟子规》,不如把时间用在读背《出师表》《岳阳楼记》等文化经典上。

示例二:赞成向学生推荐《弟子规》。几百年来这本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它所推崇的孝悌等儒家思想,正是当代青少年所缺少的。这本书用浅易的文字向人们传达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它比《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

5.答案:她像一只燕子那么轻盈,她像一只苍鹰那么矫健,她婉如嫦娥来到人间。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