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马概试题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历年马概试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ed3db76f46527d3240ce046

于( D )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8.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C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B )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12.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D ) 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14.人的本质在于( D )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文化素质 C.人的思想品德 D.人的社会属性 15.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B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生产关系 D.交换关系 16.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B ) A.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D.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17.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D ) A.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B.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C.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18.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民主共和制 D.普选制 19.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 B )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B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21.资本主义利息的本质是( A )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C.银行利润的来源 D.借贷资本的报酬 22.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D )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2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C ) A.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B.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C.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D.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

24.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C )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25.资本主义经济中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和调节主要是依靠( C ) A.财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行政手段

26.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D ) 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 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2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 A )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2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C ) A.工人阶级 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 C.马克思主义政党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 C )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 B.按需分配 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 30.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 D ) 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的有( CD ) A.古代的唯心主义 B.近代的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32.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统一性的含义的有( ACD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33.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CD ) A.感性认识的产物 B.理性认识的产物 C.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D.从劳动中产生的语言发展的产物 34.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CD ) 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对我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 35.下列各项属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BC )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国家政权 36.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 AC ) A.延长工作日 B.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 3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CD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3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 ABC ) A.I(v+m)=Ⅱc B.I(c+v+m)=Ic+Ⅱc

C.Ⅱ(c+v+m)=I(v+m)+Ⅱ(v+m) D.I(c+m)=Ⅱv

39.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ABD ) A.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

B.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C.导致社会经济的严重倒退 D.为向更高级社会发展准备了物质和社会条件 40.社会主义民主( CD ) A.只是一种目的 B.只是一种手段 C.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D.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P44-46

含义、特点、基本形式

42.简述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P116

43.简述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特点。 P163

44.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90-191 45.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P342第三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P85-86 47.试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内容。P289-292 (原因、含义、主要内容)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B.科学社会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C.事物性质的变化

B.事物位置的移动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斗争性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A.感觉、概念、判断 C.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D.感觉、知觉、推理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 ) A.唯理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主观性 12.地理环境是( ) 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

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 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B.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绝对性

1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