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重庆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f1c307065ce050877321329

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

(b) 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

(c) 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② 热传递:

a.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b.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c.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第二节 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物理量。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C)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4)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3、热平衡方程:

Q吸?Q放(不计热损失)。

第三节 内燃机

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1、热值:

(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3)关于热值的理解:

①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a. 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

b. 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c. 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②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大小,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完全燃烧能量公式:Q?mq(q为热值)。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3、火箭常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炉子的效率:

①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②公式:??Q有效Q总?cm(t?t0)mq。

5、内能的利用方式:

(1)加热:内能的转移过程。 (2)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三节 内燃机

1、热机: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2、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3、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W有W总?W有mq。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5、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汽油机 柴油机 构造: 顶部有一个火花塞 顶部有一个喷油嘴 吸入汽油与空气的混吸气冲程 吸入空气 不合气体 同点燃方式 点燃式 压燃式 点效率 低 高 应用 小型汽车、摩托车 载重汽车、大型拖拉机 相冲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同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转动2周,经点历四个冲程,做功1次。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第二节 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 连接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第四节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第五节 测量电压 第一节 电是什么

1、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a.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b.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c.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玻璃棒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显示出带正电。 ②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橡胶棒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显示出带负电。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两个带电体相互排斥,则有:①都带正电,②都带负电两种可能。 (2)两个带电体相互吸引,则有:①一带正电,一带负电;②一带正电,另一个不带电;③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三种可能。 3、验电器:

(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5、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会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叫做中和

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6、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它的电荷量为1.6?10-19C,称为元电荷,用e表示。1C的电量等于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量都是电子所带电量的整数倍。

7、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

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8、原子的电中和: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整个原子呈中性。

9、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可以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2)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3)电路中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即“正极→用电器→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4)电路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要有电源,②电路是一个闭合通路。

第二节 让电灯发光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的通路。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是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人们所需的其它形式能量的装置。导线连接电路,开关控制电路。

2、电路的状态:

① 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② 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③ 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电路叫短路。电路短路时会将电源烧坏,甚至引起火灾,这样的短路会使整个电路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

④ 部分电路短路:用导线把电路中的某一部分两端连接起来,这样电路会部分短路,可以利用这种短路来控制电路。

3、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4、画电路图的规则:

(1)电路图应画成方框图形。

(2)电路图要处处连接,不能形成开路,更不能形成短路。 (3)电路图中不能出现元件的实物符号,必须用电路符号表示电路元件。 (4)电路图与实物图元件顺序必须一一对应。

(5)用电器、开关等电路元件不要画在连线的拐角处。 5、电路图和实物图的转化:

依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应注意:

(1)连接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应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2)对于串联电路,一般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沿电流方向将元件依次连接,对于并联电路,先连接元件较多的一条路,然后将元件少的一长路并联接入。

(3)连线应简洁、明确、到位,不得交叉。

(4)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待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