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重点知识点课文内容练习归纳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1 -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重点知识点课文内容练习归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f2f47e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5

1.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知识点、课文

练习归纳

第一单元 课文中心归纳:

1.《大青树下的小学》——表现了:民族团结,生活美好。 2.《花的学校》——表现了:童真童趣,母爱伟大。 3.《不懂就要问》——表现了:认真读书,勤学好问。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

上学前、上

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

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

团结。

2.《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描写了一所

民族小学,展现

友爱和

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的画面,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

友爱和团结。

3.这是一所美丽的位于边疆的小学,小朋友们

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一起

民族不同,

好朋友。上课了, 跳孔雀

舞、

摔跤、 做游戏,从中我体会到各民族小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

4.边疆小学的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真是

富多彩、五花八门。我的校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课间我们

5.《花的学校》是文采用

拍皮球、跳绳、打乒乓球。

印度(国家)的

泰戈尔写的,全 花朵写成从

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后盛开的

孩子。

地下学校冲出的

6.《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

《新月集》。他曾获得

出版过《飞鸟集》

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

诺贝尔文学奖, 《园丁集》。诗中描写

了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

花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视角叙述出花儿们的充满了儿童情趣。

7.《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

不懂的问题问

2.

活泼、可爱、向上,

老师的事。他明知可能会

不懂就

挨打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 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

勤学好问的

了孙中山“

8.《不懂就要问》一文写了

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们要学习他精神。

9.《不懂就要问》一文中,孙中山因为

懂所背的书中的意思而向老师提问求救,反映了孙中山

好学、不懂就问的优秀品格。

10.《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后写小牧童的

静态,把小牧童

动态,

天真烂漫的形象刻

画得活灵活现。我能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全诗描写的事物有:

牧童、黄牛、蝉。

11.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上,忽然闭口立。”

这是绘了表现了

童的天真烂漫以及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大家

穿戴不同, 好朋友,那

绚丽多彩。 2.大家一起朗读外十分蝴蝶文。 3.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

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

课文,那声音真

好听!这时候,窗

不叫了, 读课

民族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 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

清代诗人

袁枚的作品。此诗通过动静结合,描

林中牧童想要捕捉鸣蝉的情景,

安静,树枝 不摇了,鸟儿

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

的影子,在4.树枝在林中

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

簌簌地响,雷去

3.

拍着大手。

第二单元

课文中心归纳: 4.《古诗三首》: 《山行》—表达了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表达诗人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夜书所见》——抒发了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

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6.《秋天的雨》一文以

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

坚持不懈。

诗人的思乡之 诗人对秋天的

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7.《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展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秋天。

赞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