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f4a844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4

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艺——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驾驭课堂教学。

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能力——不再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学“操作工”,而是一个思考者,一个思想者,一个研究者。

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学校发展目标: 打造管理规范、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活动丰富、质量优质的阳光校园。

⑴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努力形成富有激励性、约束性、发展性现代学校管理新模式。⑵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增强德育目标意识,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着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完善以学校为主,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努力凸现学校德育特色。⑶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加大名师培养和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力争培养1-2名在县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⑷重视教育科研。切实增强教师参与教科研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强学习培训,着力建设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抓好校本行动研究和立项课题的研究,力求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中,以推进学校发展。 ⑸打造一流品牌。继续保持开发民乐京剧等富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保证课时计划,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教材体系,建立评估机制,真正形成学校民乐特色⑹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办学单位的大力支持,更新升级师生用信息技术设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保持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品牌。 (五)、基本策略

△突出一个主题 改革与发展 △ 确立“三种意识”

1、生本意识。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

2、师本意识。确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第一根本的理念。针对学校实际,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并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搭建各种平台,提供更多帮助,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

3、校本意识。立足学校教研、校本管理,牢固树立学校即家庭,学即研究、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实施策略

师生发展策略:

1、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实践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①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讲师德、塑形象,讲学习、比素质”和“文明科室”等竞赛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促使教师高度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良好形象。 ②狠抓小学生养成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深入开展创“文明示范学校”、“五星班级”活动;坚持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等习惯;通过校园之星、优秀学生、各项标兵的评选,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

③着力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细则,各班制定具有自我约束的班级公约,形成“诚实、文明、团结、守纪”的班风和“会学、乐学、刻苦、主动”的学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努力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特色。

④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师生的净化、绿化、美化意识,进一步规范言行、改善人际关系,着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改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时时处处凸现教育性。

⑤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等社会团体和共建单位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科技活动、

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依托社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完善家访、发放联系卡等学校家庭联系制度,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培训活动,积极争取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

⑦强化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确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搞好以校长信箱和结对帮扶为主要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探讨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挽救措施,不断总结有效的教育模式。 ⑧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办好队校,加强队知识教育,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小干部。积极发挥队会、班刊、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增强队组织自主管理力度,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的竞赛、检查和评比工作,努力发挥校外辅导员等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

2、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眼点,以课改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

①严肃执行教育政策法规,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不擅自更改或挤占活动型课程。 ②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时间和质量。

③强化值周教师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常规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查,坚决杜绝松、懒、散、应付了事现象,努力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改之路。 (2)深入推进课改实验

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积极探索对“新教材、新理念”的教研新路,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力提倡每位教师写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两篇教学案例,一篇论文,并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确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改进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培养学生掌握初步的学习

方法着手,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习惯。 改革教师工作评价机制,期中、期末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听课评课、工作态度等,奖优罚劣。 (3)做好评价工作:

①修订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特点的描述,重视学生发展过程的全面性评价。

②发挥检测的评价与反馈发展功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做好形成性检测、抽查和年段过关质量调研工作,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③建立竞赛(比赛)制度。定期组织口算、朗读、书写、作文、英语、美术、书法、计算机等知识、技能和素质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优化教研组。坚持“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原则,合理组建教研组,选聘爱岗敬业、积极上进、业务能力强、关心教师团体成长的同志担任教研组长。

(2)加强校本培训。健全校本培训体系,营造学习、研究氛围,做到统一要求和按需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定期讲座和个体自学相结合,定期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时事政治和有关的重要文章,认真组织开展现代教学技术和各类业务培训,力求教、研、训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理论水平。 (3)强化校本教研。

各教研组每周集中一议,及时讨论、解决遇到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记录下来,月底在学校教研大组活动时汇报交流。

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教研组内上一节以上公开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评课时,要求听课教师人人发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重点指出存在的问题。积极参加其他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

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市级以上听课回来,必须在一周内上好汇报课。 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 (4)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学。

每学年对教师进行一次以上多媒体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学习运用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