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网络教学模式探究-精选作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小学语文网络教学模式探究-精选作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f4cb9d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6

小学语文网络教学模式探究

人们的生活方式因网络的存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给作为生活工具的语文学科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是尤其显著的,网络改变了语文教学的模式,促使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带来的是喜忧参半的现实。一些教师一方面赶时髦似的将电脑多媒体技术生搬硬套地强加到语文教学中以体现其“现代教育气息”,而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上网忧心忡忡,甚至竭力反对,担心学生的网络技术在一天天增强的同时各种能力却在弱化。比如不再接触社会生活,不再阅读经典名著,以及传统书写和写作技能下降等等,于是又出现了“孔潮”。当人们不知所措的时候,总会用一个笨办法解决:把利弊列出来。 网络优势

建立了新型的语文学习环境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永远开放、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知识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形式的特点,这正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

加强了语文学习的教学实效性 传统语文教学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语文材料的容量。网络对于语文学习的实效性,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教低年级

语文便是大大地得益于网络。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的劝说、枯燥乏味的教学效果不佳。但如果教师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达到乐学、善学的境界。如:在区分b-d时,可以设计马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学生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记“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d”的读音。学习“b”时,可以直接借助录音机,拉长天线显示“b”形,并播放“b”音;还可以用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bb”,反之就是“d”。区分“ei―ie”时可设计字母“i”和“e”左右跳动,排队报数。谁在前面先报谁的“名字”,后面那个字母的名字轻轻带过。

第二,增加了阅读量,加快了阅读速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媒体的各种优势,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雨点》,一上课,老师便出示一幅动画:天空中飘着几朵乌云,云层里陆陆续续向下飘落雨点。老师指着画面说: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一滴滴可爱的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了。它们落到哪儿去了?在那儿干什么?小朋友们想知道吗?答案就在第2课《雨点》中,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去找?小

朋友都被吸引住了,齐声回答:愿意!然后画面推出整篇课文内容,不等老师发令,学生们就都抢着去阅读课文了。 第三,个性化与合作式学习得以实现。笔者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语境,弥补图片的枯燥单调,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积极思维的空间。如:笔者在教《我们来讨论》时,课前笔者将本课的插图利用PowerPoint系统软件全部制成动画图像,有目的地出现字样: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学生顿时各抒己见,这样一来,既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又使其思维得到了训练。

第四,提高学生获取知识、整合的能力。如:在教学《学会做客》时,设计了两个情景。情景1:(录像)今天班里的王浩生日,几位同学去祝贺他生日。情景2:(录像)星期天,许明有道题不会做,到王老师家去请教。笔者让学生观察后,配上对话,表演。安静的教室里马上沸腾了,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有分寸地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句式、话语。 实现了语文课堂学习的研究化进程 作为课堂学习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发性、全员性。即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求知;以研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研究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但学习的内容存在个性化差异,如学习过程探究化、练习问题课题化。这三个特性提高了一线教育者参与行动研究的可能。 网络创设了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 网络驱动了这种

最完善的学习方式,使学习以发展式形式出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学生过分地依赖教师、依赖教材、依赖练习,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使学生一改过去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

网络改变了师生关系 事实证明, 网络环境有助于形成素质教育的一种氛围。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广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学习过程的作用。 运用误区

一是自身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手段脱节,滥用甚至误用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成了实施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屏障。网络与语文联姻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将多媒体工具全面地应用到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但有一些教师只是一味追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