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学基础理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公安学基础理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f5a84cbda38376baf1fae44

一个具有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公安保卫机关,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人民公安机关的正式诞生。 (2)对国家政治保卫局的评价

国家政治保卫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人民大众利益的公安保卫机关,具有鲜明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专政工具的性质,它从本质上完全区别于一切反动政权的警察机关,是我国有史以来警察职能的一次历史性转变,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开创了人民公安保卫事业,并为保卫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公安保卫工作缺乏经验,照搬原苏联体制;实行局长单一集权制,坚持单线垂直领导原则;强调和夸大了公安保卫工作特殊性;夸大敌人力量,给党和革命带来了严重损失。 抗日战争时期

①公安保卫组织机构的发展变化。

(1)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 (2)1937年10月,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的延安,建立了延安市公 安局。1938年5月,成立了延安市警察队,全称“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简称“边 警”,是我党领导下的第一支人民警察队伍。

(3)1939年2月18日,成立社会部,下设侦查、治安、情

报、干部保安和中央 警卫团等机构。 ②公安双重领导体制的形成。

③锄奸斗争与防奸工作方针政策——“九条方针”。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公安工作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各解放区相继建立起人民公安机关。其主要任务是配合部队军管城市,接管国民党警察机关、改造旧警察制度、旧警察人员,清查户口,稳定社会秩序。这一阶段,人民公安工作的实践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一公安机关的创建提供了经验借鉴。

①开展肃清国民党特务斗争,配合部队军管城市。 ②接管国民党警察机关,改造旧警察。 ③清查户口,建立新的户口管理制度。

新中国人民公安机关的创立和建设时期(1949-1966年) ①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民公安机关。

1949年10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罗瑞卿为公安部部长,杨奇清为副部长。10月1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公安会议,确定在全国组建统一的公安机关及人民公安部队、人民警察队伍;研究了公安机关保卫党和国家政权的工作任务和指导方针。11月5日,公安部召开成立大会, ②初步建立了公安法律制度。 ③公安工作的成就。

(1)开展“肃特”、剿匪斗争。

(2)整顿社会治安秩序。第一,打击小偷扒手;第二,禁娼;第三,禁毒。

(3)镇压反革命运动。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运动对公安工作受到严重冲击与破坏,由中央文革小组起草的《公安六条》也产生了不良影响。粉碎“四人帮”后,经过拨乱反正,公安机关正常工作得以恢复。 新时期公安机关的改革与发展

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公安机关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

①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自觉地为其服务。 ②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 ③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 ④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

(二)公安学 1、公安学的概念

公安学是关于我国公安工作规律和对策的知识体系,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下公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公安学是所有公安学科的总称。

1、公安学的研究对象

公安学的研究对象是指我国公安机关在中国共产党及人民政府领导下,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规律、对策及其历史与现状。

①研究公安学,必须深入探索工作规律。这是公安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公安工作规律,是指与公安现象有关的诸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揭示这些规律,是认识公安现象的本质的必由之路,是制定公安对策的必要前提。 ②公安工作对策是公安学研究的归宿。

公安学对策,即为了解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方面的问题所提出和实施的政策、策略、法律、业务措施和技术手段。公安学各方面的研究,最终是为了正确地制定和有力地实施公安对策。

③公安学还必须研究我国公安工作和世界警察的历史与现状,并作出真实的、科学的阐述,使公安学各方面的研究与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联系起来。

2、公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公安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这就使公安学与许多学科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①公安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这种特殊社会现象及发展规律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