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f5f3aa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d5

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表明我国已在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4分)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无论其取得的方式是购买、赠与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原所有者为其真正所有者。这一规定( ) A.使用伦理原则进行司法判决 B.体现善意与公正的诚信观 C.将诚原则则技术化融入法规 D.诚信未从道德过渡到法律 【考点】4D:罗马法.

【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罗马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无论其取得的方式是购买、赠与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原所有者为其真正所有者”的分析理解。

【解答】依据材料“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无论其取得的方式是购买、赠与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原所有者为其真正所有者”可以看出罗马法将诚信原则融入法规,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伦理原则,故A项错误。 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道德,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0.(4分)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两者( ) A.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

第13页(共22页)

B.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 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

D.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 【考点】87:启蒙运动;EV:现代科学技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科技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都是强调人的重要性,二者的认识并不是对立的。

B.哥白尼的思想有助于人的地位提高,康德的思想是直接推崇人性,二者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特征,所以二者都有利于近代思想解放。 C.康德的思想没有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D.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是哥白尼日心说的作用。 故选:B。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1.(4分)《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 ) A.,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考点】72:《共产党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解题的关键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

【解答】“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表明这一论断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共产党宣言》,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2.(4分)2000年4月,七十七国集团自1964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古巴召开,

第14页(共22页)

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全球化、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等,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 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这一现象可看出( ) A.经济全球化深入到亚非拉国家地区 B.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C.原有经济秩序受政治格局变化冲击 D.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矛盾激化 【考点】EG: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提出了 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起点。据此依据材料“,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全球化、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等,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 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可知C正确。 A项“深入”说法片面,排除。 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尚书?酒诰》日:“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尔雅?释训》日:“善父母为孝”,给予父母以物质方面的供养。孔子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将最初产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先秦的各个朝代设立专职人员管理养老事务,如“乡大夫”,具体登记“免除赋役”的老者信息等。国家实行“学中养老”,将有智慧的老人奉养在学校,以兴教化,明人伦。

﹣﹣摘自朱海龙、欧阳盼《中国人养老现念的转变与思考》,《湖南师大社科学报2015.1》

第15页(共22页)

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及劳务服务的养老模式,是占主导地位的”(《欧洲家庭史》)。在西方社会的历史演进中,老年经济保障一般是通过家庭、教会各类自愿互助组织、私人保险、政府救助以及发展到近代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来实施的。它植根于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老年人应由家庭负责赡养的思潮,甚至在19世纪的西方还相当普遍。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1896年公布的《德国民法典》,都有子女赡养父母的条文,成年子女在义务上和道德上,均有奉养双亲的责任。

晚清民初,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带有封建色彩的养老观,“非孝”思潮盛行。但这种思潮只是批判具有封建色彩的不合理之处,对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传统并无推翻和反对之意。养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义务向制度义务转变,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1928年,上海市颁布了《职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规定工人年满50岁、公务人员年满60岁退休时,由雇主发给养老费,按劳动时间的长短计算。1943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退休法》,对公务员领取退休金的具体情形(七种)作了详细规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养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之前中西方养老方面的主要差异。 (3)指出民国时期养老制度变化的背景,并谈谈你的认识。 【考点】1U: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9C:中华民国的成立.

【分析】(1)本题考查先秦养老制度特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中西社会治理层面的异同,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3)本题考查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影响,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阐述。

【解答】(1)根据材料一“…给予父母以物质方面的供养…孟子将最初产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先秦的各个朝代设立专职人员管理养老事务,如“乡大夫”,具体登记“免除赋役”的老者信息等。国家实行“学中养老”,将有智慧的老人奉养在学校,以兴教化,明人伦。”进行概括归纳。

(2)根据材料二”依靠子女提供主要收入及劳务服务的养老模式,…一般是通过家庭、教会各类自愿互助组织、私人保险、政府救助以及发展到近代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险来实施的。它植根于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1896年公布的《德国民法典》,..“从文化传统、方式及依靠手段进行概括,根据材料二”…重新考量带有封建色彩的养老观…养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义务向制度义务转变,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从传统思想影响、养老老式进行概括阐述。 (3)结合所学容外部影响、内部社会变革、政府重视及思想文化运动进行解答。

第16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