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源视角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基于人力资源视角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2fa0f186ec3a87c24028c4b4

基于人力资源视角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局面, 从表面来看,这两种现象好像是矛盾的,其实“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均为我国人力资源和产业结构失衡的表现,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本文将从人力资源视角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人力资源 产业结构调整 民工荒 大学生就业难 一、人力资源和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理论,以及相关国家的例证

二、中国产业结构现状:描述产业结构的理论与指标,从指标出发用实证数据或公开的统计数据说明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产业结构的分类

中国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引入了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就是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其生产物取自于自然,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则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被解释为繁衍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地产,公共设施,科教文卫等等。所谓产业结构,就是“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其中,“技术经济联系”从质的角度规定了各产业之间的组合关系,是各产业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比例关系”则从量的方面反映了各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中的地位,是各产业经济活动的外在表象。从静态看,三次产业间的联系表现为某一时点三次产业各自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及相互的比例关系。从动态看,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发展,三次产业间联系表现为三次产业上述比重和比例关系的变化及其趋势。 (二)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到2007 年底,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 亿元,占GDP 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 亿元,占GDP 比重为49.2%;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 亿元,占GDP 比重为39.1%。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而服务业相当落后。在发达国家GDP 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 % ,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30%,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却是最大的,一般为65% 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仍有优化的空间。

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但是中国的“两基一柱”(即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我国当前总体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

1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中国的第一产业比重偏高,不仅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而且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大大低于同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

2第一产业效率仍然很低。自动化程度低,基础不稳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抗灾能力下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基

础相当薄弱,城镇化速度的缓慢决定了我国农业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3第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受传统因素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第二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务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基础产业成瓶颈,制造业比重偏高,轻纺工业生产严重过剩,加工业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不相对称。

4第三产业全面落后的状况依然没有明显改观。我国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仍然很低,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尚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自然发育不足。

5新兴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以第三产业为例,中国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以及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等的比重较小,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1.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形成了较好的格局。但是,目前的农业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有些地区的矛盾还比较尖锐。例如华北、西北等地区缺水较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2)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我国的牛、羊、猪等肉类产品、苹果、梨等水果产品、花卉产品,以及水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面临着品种不优、质量不高的困扰。

(3)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2:1以上,而我国只有0.43∶1,与国外相比差距比较大。

(4)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

2.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升级较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1)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产业升级面临困难。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批量化生产的成本优势使我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我国的比较优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的,这导致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低附加价值的非核心部件制造和劳动密集的装配环节中,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高。在总出口额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同样超过了50%。这表明,即使是本土企业,也严重依赖外国企业的订单,而不是依靠自主研发和自有产品来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对订单的依赖是中国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的又一明证。而一旦国外市场出现疲软,这种模式就难以为继。此次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目前,我国制造业总量规模占全球的6%,而研发投入仅占0.3%,研发投入严重匮乏,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队伍出现严重萎缩。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导致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企业无法在品质、创新等差异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只能靠低成本维持收益。这正是我国的企业在彩电、空调、手机等诸多领域都深陷价格战泥潭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 3.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非常快,在就业中已经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但存在总量偏小和行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发展水平滞后。从总量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 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在

70% 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 左右,而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30%~40% 之间。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的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占40% 以上;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 发展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发育仍然不足。

三、中国人力资源现状:描述人力资源现状的指标,比如数量、价格、受教育程度等,再从公开统计资料中收集上述数据,以此说明中国人力资源现状。

四、分析中国目前人力资源现状与产业结构间的矛盾

五、分析解决矛盾的关键是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并提出相关升级调整的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