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现浇梁施工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混凝土现浇梁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013b6fb770bf78a6529543d

应力成品进行保护,以免受损。电焊时应使地线搭在所焊物上,不得将地线搭在预应力材料上。 5、穿束

预应力钢绞线穿束采用人工及卷扬机配合进行,对箱梁中长束采用整束集结穿入。在钢束端用塑料胶带缠牢裹严,以防止钢束在穿入中刮伤波纹管。

对于混凝土浇筑之前穿束的管道,力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查出可能损坏的管道及修复处理。并应检查钢绞线是否在管道内自由滑动。 6、浇筑砼

浇筑砼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合模浇筑之前,需对预应力筋束形、矢高及预埋件及波纹管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2)、浇筑砼前,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3)、砼应振捣密实,尤其预埋垫板部位应认真对待。 (4)、砼浇注时,应避免用振捣器直接振碰波纹管, 以防管道破裂发生堵孔道现象, 张拉端及固定端处砼要求振捣密实。

(5)、注意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 7、预应力张拉

(一)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之前,应对箱梁进行检查,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为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预应力的不利影响,避免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过大造成永存预应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采取混凝土强度、龄期双控指标,在混凝土施工后3天且强度达到100%以上时方能张拉。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考虑到尽量减少张拉设备的移动次数为原则,主梁钢束须相对于截面中心对称张拉,按设计顺序要求进行。

张拉力及伸长值:按设计要求的张拉力值进行张拉,张拉伸长值应与设计理论伸长值进行校核。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分析原因,

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

各段伸长值为: 根据公式:

?l=(FP·L)/(AP·ES) Fp=pJ ·(1- e–(?θ+kx))/(KX+?θ) 式中:ΔL————预应力钢绞线伸长值;

pJ ————预应力钢材张拉端的张拉力,单位N AP————预应力钢材截面积,单位(mm2)

ES————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2.0*105 MPa;

?————-孔道摩擦系数;?=0.25为理论摩阻,实际摩阻以实测数为准。

K ————孔道偏差系数;K=0.0015 Θ————曲线孔道累计转角之和;rad L ————钢束有效长度,m; X ————-曲线孔道长度,m 。

Z4匝道35+35+30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应力筋伸长值: 钢束编号 (m) 1 31~36 51~52 71~74 91~94 111~112 0.369 0.370 0.272 0.040 0.051 0.087 (m) 0.322 0.323 0.270 0.040 0.051 0.087 2 41~46 61~62 81~82 101~104 左端引伸量右端引伸量钢束编号 (m) 0.369 0.324 0.122 0.073 0.069 (m) 0.322 0.366 0.107 0.073 0.069 左端引伸量右端引伸量张拉步骤:

清理干净外露预应力筋及预埋垫板→安装工作锚具→安装千斤顶→安装工具锚→张拉。具体张拉工艺按设计要求进行。 张拉时采用应力为主,伸长为辅的原则。.当预应力束较长,张

拉伸长值大于千斤顶行程时,可采用分级张拉,即锚固一次后千斤顶回程进行第二次循环操作,直至达到1.0倍设计控制应力。对两端张拉的预应力束,每端均应拉至控制应力,伸长值合并计算。

初始张拉力张拉检查油路的可靠性,安装正确后,开动油泵向张拉油缸缓慢进油,使钢绞线略为拉紧后调整千斤顶位置,使其中心与预应力管道轴线一致,以保证钢绞线的自由伸长,减少摩阻,同时调整夹片使其夹紧钢绞线,以保证各根钢绞线受力均匀。然后两端千斤顶以正常速度对称加载到初始张拉力后停止加油,测量并记录钢绞线初始伸长量,完成上述操作后继续加载至控制张拉力,量测实际伸长量并与计算伸长量相比较。由于张拉力设计值较大,因此初始张拉力取值为25%σK。

钢绞线达到控制张拉力时,不关闭油泵,而继续保持油压2分钟,以补偿钢绞线的松弛所造成的张拉力损失,并检验张拉结果。然后测量并记录控制张拉力下的钢绞线伸长量。钢绞线束实际伸长量的量测有如下两种方法:

①、在相应张拉力下量取与之对应的千斤顶油缸伸长量。将每个初张拉力和终张拉力下对应的千斤顶油缸伸长量的差值,作为本次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则各个张拉循环的实际伸长量之和,也即为钢绞线初始张拉力至控制张拉力之间的实际伸长量。

②、开始张拉前,将本束所有钢绞线尾端切割成一个平面或采用有较大色差较大的颜料标注出一个平面。在任一张拉力下量测伸长量平面至喇叭口端面之间的距离。将每个张拉循环中初张拉力和终对应的量测值的差值,作为本张拉循环中钢绞线束的实际伸长量。张拉循环的实际伸长量之和,即为该束钢绞线初始张拉力至控制张拉力的实际伸长量,与钢绞线束实际伸长量的计算互为校核。钢绞线束实际伸长量△L的计算公式为:△L=ΣΔL1+ΣΔL2其中ΔL1:初始张拉力至控制张拉力间的钢绞线束实测伸长量。ΔL2:为初始张拉力下的钢绞线束伸长量,其值通过计算得出。

钢绞线束张拉采用张拉力与伸长值双控法,即在张拉力达到设计

要求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间的误差若在±6%之间,即表明本束张拉合格。否则,若张拉力虽已达到设计要求,但实际伸长值与理值之间的误差超标,则应暂停施工,在分析原因并处理后,继续张拉直至达到设计应力。当出现伸长量超标时应从如下方面入手分析:张拉设备的可靠性即千斤顶与油泵的标定是否准确;弹性模量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偏离;长量量测方面的原因;计算方面的原因如未考虑千斤顶内的钢绞线伸长值等;孔道对钢绞线的摩阻系数预计准确度。 (二)滑丝和断丝的判断:张拉完毕卸下工具锚及千斤顶后,目视检查断丝情况:仔细察看工具处每根钢绞线上的夹压痕是否平齐,若不平齐则说明有滑丝;察看本钢绞线尾端张拉前标注的平面是否平齐,若不平齐则说明有滑丝。

滑丝处理:在张拉过程中,多种原因都可能引起预应力筋滑丝和断丝,使预应力受力不均,甚至使构件不能建立足够的预应力,从而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限制预应力筋的滑丝和断丝数量。当滑丝和断丝数量在规范内时,不需特别处理,即可进入下道工序;当滑丝和断丝数量过规范允许范围时,则需对其处理。断丝处理的常用方法有:

(1).提高其它钢绞线束的控制张拉力作为补偿。但最大超张拉力不得超钢绞线标准强度的78%;

(2).换束,重新张拉或启用备用束。在发生断丝问题时,具体采用何种方式,需与设计、监理单位协商后确定。具体操作为:预应力张拉前对把专用卸荷座支承在锚具上,用专用千斤顶张拉发生滑丝的钢绞线,至将其既有夹片取出,换土新夹片,然后用该千斤顶重新张拉至设计张,力并顶压楔紧夹片即可。如遇两根以上的严重滑丝或在滑丝过程中钢绞线受到了严重损伤,则将该锚具上的所有钢绞线全部卸荷、更换该束的全部钢绞线后,重新张,并顶压楔紧夹片。退出夹片、放松钢绞线时,首先将千斤顶油缸外伸至千斤顶行程的一后,在滑丝钢绞线的一端把专用千斤顶按张拉状态装在单根钢绞线上。钢绞线受力伸长时,夹片稍被带出。这时立即用改锥或钢钎卡住夹片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