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中学18—19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最新一中学18—19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0482c6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0

泉港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科目

第一次月考试卷

(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 (2) ,悠悠我思。 ,子宁不来? (3)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 (4) ,端居耻圣明。 ,徒有羡鱼情。 (5)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

(6)《子衿》中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作者以深情的笔墨,刻画了双喜、阿发等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恋之情。

B、《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这种歌在格式上每两行为一小节,押一韵;歌词口语化,自然活泼,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C、《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D、《灯笼》以散文诗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蕴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翩( )然归来 衰( )草连天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 )改为( ) ( )改为( )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二、阅读理解(7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5分)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前两句运用起兴手法,既交代时令、环境,渲染凄清惆怅的气氛,又表达了对意中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或“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5.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③陇:通“垄”。④牧竖:牧童。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或短语。(4分)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____ ..(3)曳舟不得进:_________________ (4)或强然诺: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

1

文: 。 (

2

文: 。 8.下列句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B、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C、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D、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9.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答: 。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12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

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A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B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C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D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0.上述文段中,A、“但我还以为船慢”;B、“然而又自失起来”;C、“果然是渔火”;D、“于是赵庄就真在眼前了”。这四句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4分) 1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

12.“……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句中的“他”指代什么?这里描写的心境与第1段的有什么不同?(5分)

答: 。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21分)

①十八岁那年,李卓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李卓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