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营区小学数学1—3年级集体备课材料(2011 - 2012学年度上学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船营区小学数学1—3年级集体备课材料(2011 - 2012学年度上学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08a56adc850ad02df804117

①有故事情节,素材更加丰富。 ②情节具有连续性。 2.加法的计算。

(1)原通用教材:借助数的组成来计算。习题、计算前复习。 (2)实验教材:突出算法多样化,允许喜欢的算法。 呈现了三种不同水平的算法。

表明解决同一问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不要急于评价、暗示,保护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重自主选择。 3.减法的含义、计算编排同加法。(1)减法含义:① 强调含义:去掉。② 情境与加法呼应,是延续的: 主题图、小丑图。

目的:提高兴趣,在连续的故事情节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自然而然学数学。 (2)减法的计算:与加法编排相似。 (三)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与原通用教材相比,变化不大。 1.0的认识。

(1)0表示没有:小猴逐次吃桃。0表示起点:尺子的0刻度。 (2)情境图:原通用教材:杯子、静态。 实验教材:小猴吃桃、动态。

(3)好的做法: 编故事、逐次贴卡片或课件动态展示。

① 生动、有趣的情节,体会从有到无动态过程 ② 更好理解0表示没有的含义。

③ 教材显得生动活泼。 2.0的加减法。

五、教学建议

1.教学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教学内容 两部分内容:

目的:加强立体与平面的结合,更全面、更好地认识几何形体。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材说明 1.教学立体图形。 (1)编排思路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举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物━━进行简单的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抽象出其一般的几何形体,给

出几何名称━━举例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做一做,通过大量操作活动帮助感受、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 2.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1)利用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出平面图形

按形状分类—??分成四类?—??给出每类的名称 (2)通过画画、涂色、拼摆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四、教学建议

1.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充分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小学阶段教学的几何是实验几何,很直观,不是严密的几何证明。只要通过活动、操作直观感受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不必要求过多的形式逻辑的推理。实际上,在小学的几何教学中应在同一层次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面上进行扩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而不是加深难度。 ①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活动体会感受物体的形状。

②描述特点的语言直观、形象就可以,不必要求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1)从生活实际引入。 (2)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3)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的应用。如“足球做成圆柱状的好踢吗?”

第五单元 分类

一、教学内容

按单一标准分类、按不同标准分类。

二、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三、教材说明

1.按单一标准的分类。

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介绍分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体会含义,建立分类思想,掌握方法。 2.按不同标准的分类:小组活动按不同标准分类。 四、教学建议

1.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设计柜台、整理冰箱等。提供充分“分”的机会,进一步体验分类,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1)引入时,应注意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

(2)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分类活动。如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感受分类的作用,使生活变得整洁、方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分类的思想。

(3)选择学、教具,根据本地特点,因地制宜。如农村学校分红豆、绿豆、玉米粒、大豆等,学生熟悉,分的很熟练,不仅亲切,又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从而培养应用数学意识。

3.对学生不同的分法,可肯定但要引导,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