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1-10章课后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经济思想史1-10章课后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0945c5679563c1ec5da7189

了独创性的见解。而经院哲学代表人物阿奎那在对经济体问题的探讨上是用抽象逻辑方法及道德论把经济学研究局限于相对较高的抽象水平上,使其经院哲学的观点与宗教和道德相符。

8、

正面:重商主义者试图寻找国家财富形成与积累的源泉,能够从客观上发现经济体中的因果关系。对于如何增长一国的财富,提出了由国家直接和间接干预(税收手段、特许权等)方法。这的确可以看出为后来的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分析具有客观性。

反面:关于重商主义的许多做法,许多经济思想史家认为是他们进行寻租的活动,导致他们所做的分析是趋于他们的利益,可能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9、

就像威廉配第提出应该用数学、重量以及尺度术语来表达观点,应只接受本质上具有明显基础的论点。计量经济学就是运用大量的经济数据来分析经济的问题。当代的宏观经济学的模型也需要数据的检验,所以说统计数据的使用是我们进一步获取相关的见解的关键。

10、

经济的相关性研究主要是从重农学派魁奈的经济表开始的。经济表的主要功能是把当时三个阶级各自提供的粮食、资金、商品,如何在经济体系内交换、流通、累积、循环。经济表即经济相关性的重要性,是第一次有人以图解的形式,描绘了经济内部流通与循环的原理,也是第一次出现宏观的总体系统的分析,意义非凡。

11、

本国商品数量的急剧增长,传统的方式满足不了商品之间的交换;航海的新发现,促成了海上贸易的增长,对金银的需求增加,使当时的人们加快了使用天然货币及对货币的认识。

第四章

1.

亚当·斯密:性质:劳动是一个国家财富的源泉; 原因:①劳动生产力; 有效使用或生产性使用的劳动者的比例;

重商主义者:性质:①一国财富与经济权力的增加,是在损害其他国家财富与权力的情况下实现的;

原因:世界总财富固定不变; 2、

宗教改革与新教伦理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产业与资本主义的出现。产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能同等程度地说明了新教伦理的发展和认同;②经院哲学伦理观,经济活动的成功显示了永恒拯救的预言。

3、

斯密提倡的自由放任是竞争性市场的主张,具有政治的、哲学的、经济的基础; 斯密用描述性的和历史性的材料补充了对市场过程的广泛看法;

斯密对自由放任的拥护是有所限定的,认为在他所处时代历史的政治、制度的背景下,在这些领域实行政府干预是有必要性的。

4、

斯密对自由放任的拥护是有所限定的,认为在他所处时代历史的政治、制度的背景下,在这些领域实行政府干预是有必要性的。

重商主义者认为实现了所谓的贸易顺差,一个国家应当通过关税、配额、津贴、税收等手段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应当通过政府干预国内经济、通过对外贸易规则来刺激生产。

5、

当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削弱了国家防卫力量时,贸易管制也是必要的。政府应当提供国家防卫,修建并维护道路和学校,维护公正,以及进行人口登记。最重要的是,斯密提倡的政府提供具有极大社会收益但私人市场因为没有充足利润而不去提供的产品,以此来限定他对自由放任的主张。

8、

劳动市场的竞争。资本积累将引起资本家之间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其结果是工资上升,工资上升将导致利润下降;

商品市场的竞争。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加剧,结果商品价格下降、利润减少;

投资市场的竞争。投资机会是有限的,资本积累的增加将导致利润下降。

第五章

1、

马尔萨斯主要论题是人口增加快于食物供给增加。他没有利用农业中的收益递减原理来证明经济体不能显著的增加食物供给这一主张是正确的。他从来不严肃地讨论通过避孕的方法来控制人口的可行性。

2、

李嘉图:运用演绎理论来分析他所处时代的经济体;

呈现同时代人描述性的、非正式的叙述以及呈现历史上的制度。 亚当·斯密:演绎理论与历史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论。 3、

亚当·斯密:他的政策主张不仅取决于理论的结论,而且是在他所处的时代既定的制度安排下,政策如何能在实际中产生作用这种考虑下做出的。

李嘉图:当理论模型用来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基础时,为了获得较强的理论结论,有必要抽象甚至冻结一些可能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质量。

4、

收益递减:李嘉图假设,基于技术上的考虑劳动与资本的生产系数固定,收益递减。从产品方面看地租,地租与利润至关重要,并引进了集约边际与粗放边际。从成本方面看地租,在长期均衡下,边际实物、边际成本相等时,地租是价格被决定的因素,而不是决定价格的因素。

关系: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地租并不是生产成本,也不是价格的决定因素; 从社会个别成员的角度来看,地租就是生产成本,也是价格的决定因素。 5、

李嘉图并不主张理论上的劳动价值理论。原因是他承认生产产品所要求的劳动量的变化,并不是导致相对价格变化的唯一力量。然而他的确认为解释相对价格的变化时,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劳动量的变化,在数量上是最关键的成分。

他始终主张劳动在数量上是解释价格变化的最重要成分。 6、

分配理论:李嘉图的问题是确定总产量在工资、利润、地租之间的分配,他通过减法来获得不同的份额。

看法:资本家、土地、劳动者所获得的的国民收入的相对份额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李嘉图赞成随着时间变化利润率将下降。

7、

比价优势是指两国比较某一国在某种商品生产中有优势。

李嘉图证明了国际贸易收益的决定因素不是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

如当两国比较A国在C行业占有优势,当各自发挥优势产业时,世界总量变大了,并且两国都从贸易中获利。

8、

两者是对于保持资源充分利用的争论,也是对于萨伊定律的争论。

萨伊定律的实质是资本主义体制将自动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较高的经济增速度。李嘉图同意,但马尔萨斯反对。

在此争论中,马尔萨斯能理解经济体保持充分就业的困难,但是是很含糊并且是凭直觉的。李嘉图比较清晰,前后一致,合乎逻辑。

9、

马尔萨斯讨论的主题是人口增加快于食物供给增加,其对于人口问题的陈述,引起了当时和后来经济学家的讨论。

李嘉图的非关联政策方法对于后来经济学家政策制定方式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高度抽象的理论模型的非关联的政策制定保留至今。

第六章

1.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早年受到他的父亲詹姆斯穆勒的影响,在老穆勒的教导下,穆勒先后学习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4岁时,小穆勒完成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早期教育。他的知识水平达到了一个在正规教育环境接受了全部高等教育的人所达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