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第六单元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0d4c3e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0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小艇:船。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相机理解“莲蓬”。课件展示莲蓬:瞧,这就是莲蓬,它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就慢慢成熟了,甜甜的莲子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4)采访式指导朗读。

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来,读出你的高兴。(被采访的学生读)

②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来,读出你的激动。(被采访的学生读)

③小结:小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请大家一起读出你们此刻的感受。(学生齐读)

4. 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

(1)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3)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齐读) (4)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

5

(5)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

(6)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7)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认识浮萍。

①导学: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②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图片。)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

(6)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7)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 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6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诗中的小娃和现实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对比,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整首诗的意境。巧妙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偷’可恶吗?”并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学生通过想象“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心理,将作者情、诗中情与自己的情感融会贯通,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3.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4.小结: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脑中放电影,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一个小故事,一边背一边体会意境,利于学生当堂背诵,提高学习效率。

五、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

7

3.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4.展评学生写的字。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年级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指导书写的过程,不只是提高书写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发现写字规律的过程。此环节让学生先观察生字再分析字的间架结构,降低了书写难度,加上教师规范的书写,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课时

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出示配乐课件:夏天情。)师导言: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新课,揭题。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背诗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