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及内审计划内审检查表内审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年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及内审计划内审检查表内审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0e58a8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7

XXX有限公司 XXX CO.LTD 文件编号 版本编号 页码 QP-021 A/2 第 9 页 共 24 页 2019.04.11 标题: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生效日期 5.建立实施保持改进QMS所需资源,最高管理者如何确保提供?有否实例佐证? 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以顾客为中心”经营理念是否在组织中得到树立?组 织关注焦点是否放在顾客身上,特别是不满意顾客身上? 2.为实现顾客满意目标,最高管理者是否推动全员参与,并有切实可行的操作过程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参与意识和能动性? 3.组织通过哪些方式、途径,以确保顾客要求得到确定、转化为要求并予满足?组织是否针对顾客和最终使用者来确定他们关心的产品特性,特别是产品的关键特性? 4.在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时,组织是否已考虑与产品有关的义务(如对健康和安全的责任、环境保护等)和法律法规要求,并转化为组织目标、指标和要求,采取措施,且得到落实、实现? 5.2方针 1.质量方针是否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体现组织的目标和特点? 2.质量方针是否包含满足相关方(特别是顾客、员工、供方、 社会)要求的承诺?是否包含持续改进QMS的承诺?两个承诺是否有实质性内容和方向? 3.质量方针是否为质量目标的制定、评审提供了明确的框架,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4.质量方针及其含义在组织各层次员工中是否得到充分、正确理解,并协调一致、深入人心? 5.质量方针在组织各层次中,是否得到贯彻和坚持?是否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得到有效贯彻?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组织各个部门、各级人员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是否确定并予以沟通? 2.组织所有员工是否清楚本职范围并被有效沟通履行? 策划 1.在组织的各层次上是否已建立质量目标?所建立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是否一致? 2.所建立质量目标是否可测量?目标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是否相互保证? 3.所建立的质量目标是否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如设备,工艺水平等目标? 4.组织为实现质量目标是否进行QMS策划,分析确定实现目标的问题及相应措施,时间要求、责任人落实明确,并对目标实现程度有检查、有评价? 5.组织质量目标更改策划与实施时,过程是否受控,以确保贯彻质量方针,QMS的完整性? XXX有限公司 XXX CO.LTD 文件编号 版本编号 页码 QP-021 A/2 第 10 页 共 24 页 2019.04.11 标题: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生效日期 6.3变更的策划 1.组织针对QMS进行变更时,是否考虑了变更的目的及潜 在后果?是否考虑了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2.组织在进行QMS变更前是否考虑了资源的可获得性? 3.为实施QMS变更,是否产生了责任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7 7.1资源 7.1.1总则 支持 1.为实施、保持、改进QMS过程,达到顾客满意,组织是否能够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资源?关键过程、关键岗位资源是否充足、适宜? 2.组织对资源的确定、提供、使用是否进行管理、验证,清除了不适当资源、不适当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7.1.2人员 1.组织各个岗位的任务、性质及要求是否确定?是否根据履行岗位职责所要求的能力安排人员? 2.组织是否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等方面评价工作人员的能力或进行人力素质测评? 7.1.3基础设施 1.组织为实现产品符合性,必须具备哪些基础设施?这些设施是否得到维护,能够持续满足运行要求? 2.基础设施选址、布置是否适宜,有利于确保组织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3.组织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有重要影响的建筑物、工作场所,是否足够(如面积)、适宜(如位置)? 4.组织有哪些过程设备?这些过程设备的技术状态和技术性能是否能够确保实现产品的符合性?组织通过哪些维护方式、手段、过程来确保关键设备的技术状态良好? 5.组织有哪些硬件、软件?这些硬件和软件配置是否充足、适当,得到维护和控制? 6.组织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是否确定、完整、快捷、准时,且组织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支持性服务得到有效维护? 7.1.4过程运行环境 1.组织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有哪些重要工作环境因素(包括人和物理的因素)?这些环境因素是否得到识别和管理? 2.组织为保证产品质量所确定的工艺卫生环境要求(如光亮度、温湿度、噪声、粉尘等)是否充分、适宜、并得到控制? 3.组织为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安全,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否识别并采取措施消除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预防事故,预防错误过程(活动)? XXX有限公司 XXX CO.LTD 文件编号 版本编号 页码 QP-021 A/2 第 11 页 共 24 页 2019.04.11 标题: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生效日期 4.工作环境中人、物、场所配置与结合是否满足员工的工作需要?是否满足产品质量控制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建立、保持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1.组织的测量和监视装置是否根据质量控制、保证和改进要求配置?所配置的测量和监控装置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组织已规定了哪些监视和测量活动?组织通过建立哪些过程,确保上述活动可行并与监视和测量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3.组织是否建立了测量设备量值传递系统,可追溯至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测量基准? 4组织是否建立了测量设备系统?所有测量设备校准均已纳入校准系统,并规定了校准或验证周期?测量是否已按规定周期或在使用前得到校准或验证?. 5.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没有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测量基准时,组织是否制定用于校准或验证的文件? 6.测量设备校准或验证结果是否建立记录并予保持?是否建立标识,用于确定其校准状态? 7.测量设备调整或再调整情况、方法及要求是否明确?调整过程是否受控、防止调整使测量结果失效的措施有哪些并被实施? 8.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进行评价并记录?组织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是否采取了适当措施? 9.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在初次使用前是否得到确认和记录?对需重新确认的情况是否规定、实施并有记录? 10.对测量设备需重新校准(校准周期以外的)情况是否确定并予实施? 11.测量设备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是否有适宜的防护措施,防止损坏或失效? 7.1.6组织的知识 7.2能力 7.3意识 1组织对岗位基本培训要求(应知应会)是否确定?主关键岗位上岗员工是否达到了岗位应知应会要求? 2.组织是否针对为满足组织发展、个人成长,必须具备的知识、经验、能力提出新的培训要求? 3.组织培训资源(包括师资、教材、场所、设施、经验、工具等)是否充足适宜? 4.根据组织确定的培训需求是否安排计划、组织分层分类培训,确保按需培训、学以致用? XXX有限公司 XXX CO.LTD 文件编号 版本编号 页码 QP-021 A/2 第 12 页 共 24 页 2019.04.11 标题: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生效日期 5.组织是否注重能力(如技术能力、管理、交往能力)培训?是否注重意识(参与意识、质量意识)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是否具备要求的知识、意识和能力? 6.组织对所开展培训的有效性是否进行评价?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包括考核实例、观察、问卷等)是否有效、适宜? 7.组织员工是否建立保持了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记录? 7.4沟通 1.在内部沟通中,最高管理者是否发挥了主动主导作用, 以确保在不同的层次和职能之间进行有效、充分的沟通? 2.在自上而下沟通过程中,组织有哪些沟通方式(如例会制度)?在自下而上沟通过程中,组织有哪些沟通方式(如报告制度)?在横向与斜向沟通过程中组织有何措施防止混乱,避免统一指挥系统被破坏?在内部沟通过程中,是否存在主要障碍? 7.5形成文件的信息 7.5.1总则 1.组织所建立文件是否包括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记录及其他所要求的文件? 2.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了文件化体系? 3.组织是否根据内部管理需要建立了相应程序文件? 4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了质量记录? 5.组织QMS文件详略是否得当?是否适宜可操作? 6.组织QMS文件有哪些媒体,形式或类型?这些文件表现形式或类型是否适当、有效? 7.组织QMS文件详略程度是否与下列因素相适应? a)组织的规模和类型; b)过程的复杂程度及相互关系; c)涉及人员所需的能力。 7.5.2创建和更新 1.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并保持了“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该程序适用范围是否包括了QMS实施、保持和改进产生的所有记录(包括原始记录、统计报表、分析报告、相关方有关记录和以各种媒体、形式存在的记录)? 2.组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设置了质量记录?记录项目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3.组织为确保QMS过程有效运作、控制、证实、改进,是否设置了必要记录? 4.质量记录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标识是否达到唯一可追溯?文件规定外质量记录如何标识? 5.质量记录的填写是否真实、及时 、清楚、正确? 6.质量记录的传递(包括收集、报送、领用、分发、归档、联网等方式)是否确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