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操纵考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船舶操纵考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0e6ba6d6294dd88d0d26bbe

越大,舵速越高,舵的正压力越大。

166.航行中舵速=船速-伴流速度+排出流速度 167.航行中,舵力的大小与舵速的平方成正比。 168.船舶操35°舵角旋回中,有效舵角通常会减

少10°-13°

169.舵的背面吸入空气不是出现空泡现象的条件。 170.船舶的舵力转船力矩是作用在舵上的垂直压

力横向分量与舵中心至船舶重心的垂直距离。 171.航行中船舶提高舵力转船力矩的措施包括:

操大舵角,增加桨的转速,提高舵速。注意不包括增加舵面积,因为航行中做不到。 172.舵效与转舵时间和舵机性能有关,转舵时间

191.一字锚泊法:系留力最小,力链和惰链长度

分别控制在3节,强流中迎流链为4节,落流链为3节,适于通航密集的江河水道且无碍航行。单锚泊时,急流较缓流应增加一节锚链。

192.一字锚进抛时,顶流先抛惰锚,后抛力锚;

退抛时,应顶流先抛力锚后抛惰锚。为防止绞缠应把链接卸扣留在甲板上。

193.平行锚(一点锚)抓力系留力最大,约为单

锚的2倍。但双锚系留力大,强风中仍有偏荡,不易走锚,双链易于绞缠。

194.在受台风影响,风力到到6级时应改抛一点

越短舵效越好,电动液压舵机比液压舵机效果好。

173.电动液压舵机舵来的快,回的也快。电动舵

机来的快,回的慢,蒸汽舵机来的慢,回的快。

174.装有变距螺旋桨与装有固定螺旋桨的船比较

停车淌航中:舵效较差,其原因是车叶仍以原速转动成了水流屏障降低了舵速。 175.锚的作用基本可分为:系泊用锚,操纵用锚,

应急用锚

176.为离泊创造条件抛开锚是,松链长度应为4

节。

177.船在10m水深操纵用锚时出链长度一般为1

节。超过2节则不宜绞起。

178.万吨重载船拖锚制动时,出链长度与水深之

比为2.5也就是2.5倍水深,锚的抓力约为水中锚重的1.6倍,约为锚重的1.4倍。 179.锚泊时,当出链为2.5倍水深时应刹住,受力

后再送。

180.万吨级船抛锚水深一般为15-20m

181.选择锚地时,低潮时的锚地水深至少为:1.5

倍吃水+2/3波高。

182.深水区抛锚最大水深不超过一舷链长的1/4,

深水抛锚极限为85m

183.单锚泊船所需的水域半径为一倍船长

L+60-90m

184.八字锚泊船所需水域半径为一倍船长L+45m 185.当风速为20m/s,出链长度应为3h+90m 186.当风速为30m/s,出链长度应为4h+145m 187.锚泊船锚位与他船或浮标的距离应为:一舷

全部链长+1倍船长。

188.若船舶在强风中锚泊,旋回半径为R,出链长

度为S,锚位误差为r,两锚泊船航向相同时,间距至少为:L+2S+4r

189.锚泊船锚位与浅滩陆岸的距离应为:一舷全

部链长+2倍船长。

190.风浪中锚泊应与下风10m等深线距离至少2

海里。

5

锚。

195.八字锚约为单锚抓力的1.7-1.8倍,一般合适

夹角为30-60°,为减小偏荡宜用八字锚夹角为60-90°,风浪中两锚的张口应迎向风向。 196.八字锚整体安全效果好,主要由于双锚有助

于减轻偏荡,从而缓解冲击张力,所需水域较小。

197.横风条件下进抛法中先抛上风锚。 198.顶风条件下退抛法中先抛左舷锚。 199.北半球,船舶处于右半圆,风向顺时针变化,

抛八字锚抗台应:先抛左锚后抛右锚,出链左长右短。

200.一般船舶倒车水花到达船中时船舶对水速度

约为0,在顶流较大水域则船舶对地的漂移速度约等于流速。

201.一般船舶以及万吨级船舶抛锚时船速应为2

节一下,VLCC一般深水退抛法,速度应小于0.5节。

202.满载万吨轮2kn余速拖单锚,淌航距离约为

1.0倍船长。

203.满载万吨轮3kn余速拖双锚,淌航距离约为

1.0倍船长。

204.满载万吨轮1.5kn余速拖单锚,淌航距离约为

0.5倍船长。

205.满载万吨轮2.0kn拖双锚,淌航距离约为0.5

倍船长。

206.锚抓底后,锚链与锚杆之间夹角为0时,锚

的抓力系数最大。

207.锚的抓力和船舶排水量风浪流无关。 208.锚链的抓力系数一般取0.75-1.5,霍尔锚的抓

力一般为锚重的3-5倍。

209.锚抓底后一般拖动5-6倍锚长距离时,抓力

达到最大。

210.单锚泊时,安全出链长度应大于或等于悬链

长度与卧底链长之和。

211.悬链长度与锚重无关,与所受外力和锚链单

位长度重量有关。

212.卧底链长与锚重有关,与所受外力和锚链单

位长度重量有关。

213.锚泊船当外力增大时,锚泊力减小,卧底链

长减小,悬垂链长度增大,锚的受力不变。 214.单锚泊船在强风中,发生周期性偏荡是由于

风力、水动力、和锚链拉力造成的风力、水动力、锚链张力呈周期性变化。

215.风速增大,风压力纵向位置后移,水面以上

受风面积增大,偏荡周期减小。

216.尾倾越大,吃水越小,偏荡幅度越大。

217.当外力增大时,偏荡周期缩短,锚链受力增

大。

218.当锚链与风向的夹角(锚链角)最小为零时,

船舶风舷角最大(时),锚链受力/张力最大。 219.锚链张力最大时刻出现在船首由极限位置向

平衡位置过渡中接近平衡位置时。最容易发生走锚。

220.锚链张力的最大特征为:锚链处于平衡位置,

风舷角与风链角相等的稍后时刻。

221.单锚泊船当偏荡到向左(右)偏荡到最大端

(回折处),船的惯性力最小。

222.单锚泊出链长度一般为5-7倍水深,减少单

锚泊船偏荡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是加抛止荡锚,应在极限位置开始向平衡位置过渡中抛出,止荡锚出链应控制在2.5倍水深内,一般为1.5-2.5倍水深,抗风程度以20m/s(8级风)为限。

223.单锚泊中锚链冲击力,满载大型油轮锚约为

正面风压的2倍,空载集装箱及空载大型油轮约为正面风压的3倍,小型船舶约为正面风压的3-5倍。

224.强风中单锚泊船偏荡,进车可减小锚链张力,

微倒车可以减轻偏荡。

225.增加吃水是减轻偏荡的措施一般为满载吃书

的75%(3/4)。

226.强风中抑制锚泊偏荡:进车虽可缓解锚链吃

力,但大型船舶主机转速难以微调,过量使用反而造成走锚,对于汽轮机船可连续使用微速进车,与其使用微进,不如使用微推,可减轻偏荡

227.当偏荡处于向左或向右偏荡到最大端回折处

态势时,动车过多可能造成走锚或者断链。 228.大风浪中走锚多为首尾附近,横风。

229.走锚的现象有船舶单舷受风,偏荡现象消失,

锚链指向上风舷。

230.发现本船走锚时,值班驾驶员不应松长锚链

或者弃链。应报告船长通知机舱备车,悬挂Y字幕信号旗,VHF警告他船,抛下另一锚 231.双锚绞缠后会引起:损坏锚链,抓力减小,

起锚困难,锚链负荷增加。

232.清解锚链的方法有:船舶自行清解,拖船顶

6

推回旋清解。

233.船舶自行清解锚链所用缆绳包括:挂缆,保

险缆,引缆,送出缆。

234.船舶自行清解必须两花两花清解,拆卸链接

链环应在艏楼甲板。

235.清解双锚绞缠,引索应从惰链对力链绞缠的

相反方向绕过后,再从惰链孔引回到甲板上。 236.单绑时船首留缆多余船尾,一般船首留2根

船尾一根,首尾都留内舷缆绳。拖轮协助首离时除留后倒缆,尾缆应留内舷尾缆

237.吹开风时,缆绳于码头交角宜大一些,顶流

较强时,缆绳与码头交角宜小一些。

238.吹开风或拢风较强时应现代横缆,然后首缆,

首捯缆。

239.离码头采用尾离法,首捯缆应尽可能带至接

近船中码头边的缆桩上。

240.拖船协助大船时,系缆方式包括:单首缆,

双首缆,紧绑。最常用的方式为单首缆。拖带时大船极限船速不超过5-6节。

241.单拖船与大船紧靠并带缆的拖带方式为:顶

推。

242.拖船船尾与一定长度拖缆与大船相连的拖带

方式为:吊拖。

243.拖船作业方式不包括倒拖。

244.万吨船所需拖轮功率计算:GT*11%(KW)

或DWT*7.4%

245.DWT≤2万吨所需拖船功率为0.075DWT,2

万-5万为0.060DWT,大于5万吨的船舶0.050DWT。决定拖船马力的简易算法是每一万载重吨需要1000马力。

246.拖船协助回转时:顶推效果好于吊拖效果,

尾部顶推吊拖效果好于首部。顶推大船尾部>吊拖船尾>顶推大船首部>吊拖大船首部。 247.顺流使用单拖掉头时,为减小漂移应顶推或

吊拖船首。

248.顶流使用单拖掉头时,为减小漂移应顶推或

吊拖船尾。

249.拖带中横拖(合力与拖船垂直)现象的危害

是可能是拖船倾覆。

250.拖带中倒拖(拖船向大船靠拢)现象的危害

是可能是拖船与大船碰撞。

251.一般要求拖缆俯角低于15°,长度大于拖缆

出口至水面的4倍,且不应低于45m.

252.拖船以垂直方向顶推船首时,转心位于重心

之后。

253.拖船以垂直方向顶推船尾是,转心位于重心

之前。

第三章外界因素对操船的影响

254.风中航行船舶所受风力大小的因素有:相对

风速和风舷角,水线以上船体正侧面积,空气密度。

255.船舶水动力的大小因素有:相对流速,漂角,

船体水线下面积.

256.风力作用中心主要取决于:船舶上层建筑形

状,面积分布情况和风舷角。

257.船舶水动力的系数和漂角水深有关,取决于

漂角和水深吃水之比。和漂角成正比和水深成反比。

258.相同漂角下,水深与吃水之比H/d越小,水

动力系数越大。

259.在0°到90°之间漂角越大,水动力系数越

大。

260.在漂角为90°时,水动力系数达到最大值,

漂角为0°或180°时水动力系数最小。 261.风力系数Ca与风舷角的关系:①呈马鞍形曲

线,当风舷角为30°(30-40)、150°(140-160)时风力系数为极大值。②当风舷角为0°或180°时,该值最小(注意不是为0).

262.当风舷角为45°或135°时,风力矩系数达

到最大值。

263.当漂角为45°或135°(140)时,水动矩系

数达到最大值。

264.当风舷角为0°、90°、180°时,风力矩系

数接近于0。

265.当漂角为0°、90°、180°时,水动力矩系

数接近于0。

266.正面受风面积与船宽的平方成正比,侧面受

风面积与船长的平方成正比。

267.空船或空载的风力中心位置比满载时要明显

前移,满载时明显后移。

268.空船或空载时水动力中心距船首的位置比满

载稍稍后移。

269.船舶后退式,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后。

270.风力中心的位置随风舷角的增大而由前向后

移动,呈非线性变化。

271.风对船舶作用力的方向较风向更偏于船舶正

横方向。

272.相对水流对船舶作用的方向较风向更偏于船

舶正横方向。

273.当风舷角在40-140°之间时,风压力角在

80-100°之间。当风舷角在90±50°之间时风压力角在90±10°之间。

274.风动力角随风舷角的增大而增大,风动力中

心距船首的距离随风舷角的增大而增大

275.水动力角随漂角的增大而减小,水动力中心

距船首的距离随漂角的增大而增大。

276.正横前来风风动力角大于风舷角,正横后来

风风力角小于风舷角。

7

277.船舶向正横前运动水动力角大于漂角。

278.风中航行决定船舶偏转方向的是:风动力矩,

水动力矩,舵力转船力矩。

279.船舶前进中,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前,后退

中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后。

280.正横前来风风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前,正横后

来风,风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后。

281.高速、满载、尾受风面积大(或正横后来风

的静止船)都是船首找风,船首向上风偏转。 282.静止低速、空载、首受风面积大都是船尾找

风,船首向下方偏转。

283.尾找风现象最明显的情况是左舷正横前来风。 284.高速运动的船不论进退中均表现为运动方向

端找风,前进船首迎风,后退船尾迎风。 285.高速运动的船不论进退中均表现为运动方向

端找风由于:船舶所受水动力中心距重心远,水动力矩大于风力矩。

286.静止中受风漂移速度与风速成正比,与侧面

积的平方根成正比。

287.空载状态,深水中静止船,匀速下风漂移速

度为5%风速

288.满载状态,深水静止船,匀速下风漂移速度

为4%风速

289.超大型船舶,深水静止,空载状态漂移速度

1/20风速

290.船舶在航行中受强风时,舵角越大,保向界

限越大。

291.斜航顶风较斜航顺风易于保向的原因是风力

矩与水力矩方向相反,用小舵角产生的舵力矩即可克服。

292.顺流航速比顶流航速达二倍流速,顶流和顺

流航行时,若其他条件相同,停车冲程一样。(注意此处是航速不是船速)

293.不论顶流或顺流,舵力及转船力矩相同,单

顶流舵效好,顺流舵效差。

294.均匀水流中,顺流掉头的漂移距离为:流速*

掉头时间*80%

295.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航行,水压变化沿船长

分布情况与吃水最密切。

296.横向附加质量为船舶质量的0.75倍,纵向附

加质量为船舶质量的0.07倍。随着水深变浅横向附加质量变大,纵向附加质量变大。 297.船舶进入浅水区通常:水动力增大,首波增

大,尾波增大,船体振动加剧,下沉加剧,纵倾增大,船速下降,首尾波向正横方向变化,船舶转向惯性角变小,舵效变差,舵力变化不大(有所下降)航向稳定性提高,追随性变好,漂角减小,旋回初径增大,进距和横距均增大,旋回性下降,冲程减小,Z性试验的超越角变小。

298.船舶进入浅水船速下降的原因是:船体下沉

加剧,兴波增强。

299.根据船模试验,水深/吃水=4-5时,船体受浅

水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300.对一般商船而言,浅水对船体阻力明显影响

的深水是小于4倍吃水时。

301.船舶旋回初径随水深变浅而渐渐变大,当H/d

<2时,将急剧变大。

302.对浅水旋回影响明显的水深时小于2倍吃水

时。

303.船舶驶于浅水域时,水越浅,由首倾变为尾

倾所需的航速越低。且同样首倾时,浅水中的航速比深水中的低。

304.纵摇造成吃水量的增加计算:1/2Lsinδ 305.横倾造成吃水量增加计算:(Bsinδ)/2 306.欧洲引航协会建议的富余水深:外海20%,

港外15%,港内10%。

307.日本濑户内海富余水深:d小于9m为5%,

9m≤d<12m为8%,d>12m为10%。

308.航道宽度与船长宽度之比W/L≤1时,船舶

操纵性会受到影响。

309.船接近岸壁的距离为船宽的1.7倍时,会出现

显著的岸壁效应。

310.会产生船吸作用的两船间距为两船船长之和

的1倍,小于两船船长之和的一半时,船吸作用明显加剧。

311.在浅水中航行时,其附加质量和附加惯性与

水深吃水比有关,与深水值相比,当h/d<1.5时,成倍增加。

312.船吸吸引力的大小与船速2次方成正比,与

船间距4次方成反比。

313.转头力矩的大小与船速的2次方成正比,与

船间距的3次方成反比。

314.下水道航行离岸壁太近会出现:船首岸推,

船尾岸吸。船体与岸壁的吸引作用和船首与岸壁的排斥作用,由于转头力矩的作用,船首转向航道中央。

315.岸推岸吸是指岸推力和岸吸力矩。

316.波荡现象时指处于他船航行波中的船舶,因

处于波的不同位置而受到的加速或减速的作用。

317.转头左右:由于船首与他船首散波方向存在

交角。

318.系泊船受驶过船的作用最大的是纵摇,可能

造成断缆。

第四章港内船舶操纵

319.进港控制速度时,横风较大时,船速不易过

8

低,顺风较大时,船速不易过高。

320.进港过程中船速递减分为:高速,中速,低

速,制动阶段。

321.万吨轮满载无风流右舷靠码头,一般距泊位1

海里应该停车淌航。

322.进港过程中通常距离泊位1-2L,船速一般为

1-2kn.

323.进港过程中船舶采取减速的方式取决于:载

况,主机性能,水文气象,操纵人员水平和信心。

324.进港过程中随着船速的降低,保向能力下降,

操纵风险增大,受外界影响增大,拖船依赖程度增大。

325.港内掉头,右旋单车船,降速提高转速,满

舵,至少需要3倍船长直径掉头。

326.单桨船利用锚和风流掉头需2倍船长直径水

域。

327.港内有1艘拖船协助掉头,需2倍船长直径

水域,如有2艘拖轮协助则需1.5倍船长直径水域。

328.拖船协助掉头,为了便于控制船速宜于顶流

流速不超过1节的情况下操纵。最好在平流时到达调头区,争取在流缓时掉头。

329.拖船拖大船船首顶流掉头过程中,为控制船

位在船舶掉转90°时拖缆向后至大船后缩,应少量进车用舵调整。

330.顶流拖首掉头,万吨船应在掉头位置1000米

以外停车淌航。

331.拖船拖船尾掉头常用于流速较小的静水港。 332.拖船拖船尾掉头离港假如无风流,船尾至少

离出30°,才可解掉船首各缆绳,如吹拢风时船尾离出角应大于30°,如吹开风离出角应小于30°。

333.顺流抛锚掉头一般向右掉头抛右锚。流速较

缓,流向未变时,流速以1-1.5节为宜。如正横来风则应迎风掉头,抛迎风舷锚。

334.顺流抛锚掉头一般以出链长度2.5-3.0倍水深。 335.重载万吨船向右抛锚掉头:在首尾线与流向

成30°时下锚,抵落锚点1-2倍船长处的船位应摆在航道中央偏左处。

336.弯曲水道抛锚掉头应向凸岸一侧掉头,空船

遇正横来风应向上风掉头。

337.顺流抛锚掉头,当首转70°时,易出现船身

后缩,若淌航过快未预约拖船应抛下另一锚。 338.静止港内靠泊,控制余速方面比有流港:控

车,倒车,抛锚时机均早。

339.一般情况下,船位距泊位下方停靠船的横距

宜大于2倍船宽,船舶抵达泊位前端横距应有20m.

340.拢风靠码头,抵至泊位余速及横距比无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