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病句修改题解读与应试策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考病句修改题解读与应试策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12e1f9ccc1755270622086f

中考病句修改题解读与应试策略

课程标准对病句修改的基本要求是:①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时显错误的词句。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③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够正确地辨析句子的正误,避免逻辑错误,正确运用修辞等,还要能够在不改变句子的原意的情况下进行修改。 题型分析

语病修改主要考查我们能否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它是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常见的考点。其主要的病因有:①“病”在语法上。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颠倒(这种语病出现情况较多)、错用关联词、前后矛盾、重复罗嗦等。②“病”在修辞上。如用词不娄、词性有误、感情色彩欠缺等。③“病”在不符合事理或不符合认识规律上。如属、种概念混用、判断推理不当、有歧义等。 解题思路

语病考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直接改错题。辨析病困的考查一般使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主观性试题。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的中考语病修改题已从单一的选择或指定修改某个病句向短文修改过渡。一般是选择一个语段,这个语段或是习作的片段,或是某产品的说明书,或是某个计划、总结。在这个语段中,会有一些病句、标点符号运用不当、别字、修辞不当等错误,要求运用指定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解题的一般思路是:首先要读懂原句,弄清句子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其次是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句子在表达上的毛病,弄清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再次,要针对病因,对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的原则是尽量保留原句子,看看句子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原句的意思。 应试方略

考生在应试中常见的失误有:不能正确辨识病因,无从下手;能看出毛病但不知从何改起。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是熟悉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正确划分、搭配句子成分,找准句子的中心语;看句子的动宾、主宾是否恰当,检查修饰语位置是否恰当;熟悉常用的关联词。二是了解常见修辞的特点,如比喻,要能分清本体、喻体,二者之间要有相似点;正确理解常见词语、成语的意思,不能望文生义;准确理解词性及词语感情色彩并恰当选择运用。三是有种、属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不能生拉硬扯;对歧义的辨析,主要看其有无多重意思的理解。 常见病句

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①一不小心,手臂被小毛刺扎了一下,疼得我差点叫出声来。(2008江苏常州卷)

这是主谓搭配不当,在“一不小心”前面加上“我”,或把句中的“我”移

1

到“疼得”的前面。

②宜万铁路和沪蓉西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将为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2008湖北恩施卷)

这是动宾搭配不当,把“开端”改为“基础”。

③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有大小是成功的关键。(2008江苏连云港卷)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删去“的高低”“的大小”或在“成功”后加上“与否”,或将“成功”改为“成败”。

④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被它们迷失方向。(2008江苏南京卷)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句中“被”,应该为“使”“让”等。

2.成分残缺。这种语病常见的有缺主语、谓语、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例如:

①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百色城的空气更加清新。(2008广西白色卷)

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词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删去“经过”或“使”。

②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2008云南卷) 缺谓语,删去“使”。

③空降兵部队具有机动能力强、突击速度快,可以越过地理障碍迅速向目的地投送兵力。(2008湖北武汉卷)

缺宾语,在“突击速度快”后加上“的特点”。

④江苏还将鼓励各地区地地方戏种引入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2008江苏南通卷)

缺必要的限制语,在“有利于”后加“培养”或“增强”等,也可去掉“的意识”。

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楚,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语法成分重复、语堆砌。例如:

①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2008江苏连云港卷)

语意堆砌,删掉“最多”或“不超过”。

②“美尔雅”牌西服,无论在款式、质量上,还是在包装上,都可堪称全国一流。(2008湖北黄冈卷)

句中“堪”的意思就是“可、能”,所以“可”字重复多余,必须删去。 4.语序不当。这类语病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

2

城市基础设施。(2008江苏连云港卷)

词语的前后排列顺序不当,“不仅??而且??”的内容要对调,可改为“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

②通过一个健康、安全、西博盛会的精彩纷呈,展现新西湖,共享新杭州市。(2008浙江杭州卷)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西博盛会”与“精彩纷呈”交换位置。 ③他受到了热情的交谈。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④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2008河北卷)

把“销售、使用、生产”改为“生产、销售、使用”。 ⑤人这一生不如意的遇到的事情,恐怕连自己也数不清。(2008辽宁沈阳卷) 将“不如意”和“遇到”调换位置。

5.句子杂糅。这类语病是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例如:

①全国第13届青歌赛,有我州两名歌手加盟的“土苗兄妹组合”夺得了原生态唱法金奖。(2008湖北恩施卷)

把“全国第13届青歌赛”改为“在全国第13届青歌赛上”。

②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2008广东广州卷)

结构混乱。“甲队??反攻”是被动句,“最终??大门”是主动句,两个句子合在一起,主动句变为了“甲队最终攻破甲队大门”,表意错误。应去掉“被”或在“最终”前加上“乙队”。

③多次邀请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法律工作者来社区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2008安徽芜湖卷)

删掉“和法律工作者”。

6.句意歧义。歧义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例如:

①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2008湖南株洲卷) 语意错误。应改为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是否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②遭到特大雪灾破坏的南岭生态系统,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基本全部恢复。(2008广东广州卷)

表意不明。“基本”“全部”不能合在一起使用,删去其中一个。

7.不合事理。这类语病在表达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例如:

①十七大开幕的当天,安徽小岗村、福建洪田村的村民们通过电视分别收看了开幕式的盛况。(2008湖北黄冈卷)

3

句中的“分别”放的位置不当,应提到“通过”前面。

②据美国鸟类学家统计,每年有近400多万只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去。(2008江苏南京卷)

句中“近400多万”,应删去“近”或删去“多”。

③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良好的读书习惯。(2008山东潍坊卷)

在“青少年时期”后添加“有没有”或“能否”。 ④构建长、株、潭经济合作圈,是湖南战略重大的决策。(2008湖南株洲卷) 构建长、株、潭经济合作圈,是湖南重大的战略决策。

8.用词不当。这类语病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如:

①学会限制自己的情绪,在已是一种涵养,对人是一种公德。(2008辽宁沈阳卷)

词性使用不当,将“限制”改为“控制”或“调控”。

②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拆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2008湖南怀化卷)

“控拆”改为“揭露”。 辨析方法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得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集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有无滥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考题选析

1.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08福建福州卷)

A. 福州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 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 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参加体育锻炼。 [解析]B。A项的句子主干应为“原因是结果”,语意不通,成分多余,可以删去“的原因”;C项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可以使”;D项中“是否”与后文的“关键”前后不对应,应该删去“是否”。

2. 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2008河北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