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经济学复习资料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公共部门经济学复习资料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1331d233169a4517723a371

04财政 财政烟草地

△Y(相冲抵的结果)=g(所得到的好处)-t(所交的钱) Y0+g-t=YP Y/+G/=YP(有政府运行情况下的收益) Y0+g1+gc-td-te=YP 其中g1是转移支付,gc是产品和服务支出,td是所得税,te是产品和服务税

? 运用会计细化模型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A. 支出范围如何确定(包括哪级政府)? B. 公共投资支出的收益要否延后? C. 纯公共品的收益如何衡量? D. 公共支出的收益如何分解?

E. 公共支出的收益如何转换为人们可计量的收入?

? 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使预算负担得以衡量,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 ――从支出负担角度进行分析 ――从收益负担角度进行分析

18. 艾伦和麦克基尔模型的基本内容。P156~P160

? 艾伦-麦克基尔模型的基本形式:YPi=yp/λi YPi是指纯公共品带来的收入 ? 模型推导:

AB ΔuA/ΔG1=ΔuB/ΔG2=C MRSA/ MRSB=ΔuA/ΔG1/λ╱ΔuB/ΔG2/λ ABAλ MRSA=λMRSB=C MRSA= C/λ

BAB

MRSB= C/λ G1 C/λ +G2 C/λ =E G1MRSA+G2MRSB=E AB

C (G1 /λ +G2 /λ) =E ? 模型说明:这是艾伦和麦克基尔提出的一种以效用函数的构成为基础的方法。他们的方

法表明,收益负担的结果取决于为个人效用函数所做的各种假设。 该方法的定义:纯公共产品的收益分配,应当与家庭收入边际效用的倒数成正比。因此,那些按人均服务成本分配公共服务收益的研究中包含着这样的假设,即所有收入阶层的收入边际效用都不变。 ? 模型假设:

1. 把人们分成不同的收入阶层;

2. 个人效用函数都可以分成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Ui=Upi(P)+Ugi(G)

3. 假设公共产品的配置是帕累托效率的,且AC=MC;因此ΣMRSi =MC. 19.公共支出收益的斯蒂格勒“领导人法则”及相关原因。P160~P161 ? 斯蒂格勒的“领导人法则”:1970年斯蒂格勒发表“领导人法则”,其要旨使中、高收

入集团使公共支出计划的主要受益人。 ? 斯蒂格勒领导人法则的综合性结论:

1. 职业型家庭、雇主和经理享受到的国民保健服务和教育制度服务(特别是16岁以

后),多于他们在相关人数中所占的合理数量。

2. 总体来讲,中产阶层人们的寿命比工人阶层长,因此他们享受更多国家养老金、国

民保健服务和个人社会服务。

3. 中产阶级是福利国家服务的提供者――医生、护士、教师、社会工作者、律师和行

政人员。

4. 最后,必须记住的是,中产阶级通常能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更能理解复杂的

的社会法制,有更多的人力物力组织游说集团。这些能力毫无疑问地为他们受益带来方便,并影响着公共支出收益地分配。

20.尼斯坎宁模型的基本内容。P169~P172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 5/3/2013

04财政 财政烟草地

? 模型推导:P169~P171

TB=aQ-bQ2 a>0,b>0 MV=dTB/dQ=a-2bQ

TC=cQ+dQ2 c>0,d>0 MC=dTC/dQ=c+2dQ TC= TB cQ+ dQ2 =aQ-bQ2

在图7-2种,等于TC和TB的量是Q2=(a-c)/(b+d)。与收益函数最大值TB相符的产出水平是Q3=a/2b。

社会最佳产出水平Q1,是用总成本曲线的斜率表示的边际定价或边际收益,等于用总成本曲线的斜率表示的边际成本。根据前面给定的关系,当MV=MC时,有:

a-2bQ=c+2dQ 2Q(b-d)=a-c

因此有Q1=(a-c)/2(b+d), 从而得出Q1是Q2 1/2。社会的最佳预算规模Q1,是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时的1/2,即在Q2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这是因为,官僚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他们比主管当局及那些提供预算的机构,更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详细内容。信息是不对称的或者说是被施加了压力的,因而在为预算讨价还价的时候,官僚就能够榨取消费者剩余(总收益和总成本曲线之差),并把那一部分转化为更大的产出,从而得到更大的预算。因为假设官僚的效用是预算规模的增长函数,他就有这样做的动机。

? 模型的结论: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官僚,使公共部门产出大于最佳产出的两倍。 21.NPV与BCR、NPV与IRR之间冲突的原因。P191~P193

? NPV与BCR:纵轴衡量项目的成本和收益现值,横轴衡量项目规模。所分析的两个项

目的产出结果相同,不同的是两者的活动规模。资源的有效配置要求投资持续到投资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位置上。在这一点上(图中的Q1),净收益现值最大。这与用现值法的结果相同。可是根据B/C比率最大化原则,她却出现在最小规模的活动中,即Q2点上。显然这不是最佳点,因为MB>MC。在这一活动规模中,B2/C2>B1/C1,因此采用收益-成本比率法来做决策竟会使Q2的规模优于Q1而中选。

? NPV与IRR:按IRR:项目B好。因为根据IRR,是要求出项目净收益为零时的利率。

在许多相互排斥的项目供选择时,应该选择IRR最大的,因此选择项目B。

按NPV:在R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 5/3/2013

04财政 财政烟草地

现 值

C

贴现率 A项目 B项目 22.CBA时运用影子价格的原因以及基本做法。

在CBA的分析中,列出相关的成本和收益之后应选定一组适度的价格对其进行评估。由于CBA分析投资决定原则是以标准的完全竞争模型为基准的,理想的价格组合就应当是帕累托均衡价格。这些价格通常称为结算价格。如果认为市场价格是帕累托有效的,那就应当用市场价格来计算净收益的值。但如果市场不是帕累托有效的或者不存在市场价格,如大多数公共产品的情况那样,那么就必须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影子价格以反映帕累托效率的结算价格。

根据四种不同市场,可采取四种调整措施:

1、 市场存在,因此可以用市场价格衡量公共工程产生的成本和收益; 2、 市场存在,但极不完善,因此市场价格必须经过进一步调整后才能用来衡量收益和成本; 3、 市场没能给出信号表明与帕累托效率相关的外在收益或成本; 4、 市场不存在,因此反映收益和成本的价格只能通过推理得出。

关于具体的做法在书本P191~P200,其中包括对消费者剩余的三种不同概念以及市场不存在时如何推理出影子价格等。

23.CBA、CEA、CUA之间的区别。

成本-收益分析(CBA)是广泛、长远地考虑所有相关成本和收益。长远指不仅考查近期,而且考查将来的影响,因为公共项目一般都较长期,例如一条路修好了之后不会很快拆掉,它的正负效用将延续很长时间;广泛指应考虑对许多人,许多行业和地区等的各种副作用,或者说要用整体的观念来考虑,因为与私人部门不同,公共部门的决策者的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需要考虑项目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就是说需要考虑外部性。

CEA、CUA两者均只进行成本项的分析比较,且都以备择方案中成本最低者为佳。 CEA适用于目标单一、确定的情况;CUA适用于目标较广、产出较复杂的情况。 24.贴现率选择中的两种思路。P200~P204 ? 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学派(SOCC, social opportunity cost of capital),指从全社会角度看,

资本若不用于公共部门,而用于私人部门时所能形成的收益。 它是用私人部门的资本边际生产率作为计算贴现率的基本依据。公共部门投资若来自于私人部门的投资,机会成本较大,要求有较高的回报,所设的贴现率应较高;若来自私人部门的消费,机会成本较小,要求形成的回报较低,贴现率可较小。 ? 社会时间偏好学派(SRTP, social rate of time preference),指从全社会角度看,人们更看

重当前消费还是将来消费,是人们对未来看法的反映。 它是用边际时间偏好率,即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作为计算贴现率的基本依据。若看好未来,认为未来价值较高,所设贴现率应较小;若看淡未来,认为未来价值趋小,所设贴现率可较高。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 5/3/2013

04财政 财政烟草地

25.政府职能划分的分层蛋糕模型。P216~P217 ? 马斯格雷夫-蒂布三大职能划分理论

? 资源配置职能由地方政府履行(了解当地的需求) ? 宏观调控职能由中央政府履行 原因:假设一个地方政府企图通过预算来施行一项

财政政策,以刺激地方经济需求,就需要增加支出,并降低税收。这些措施会产生许多问题。首先,由于执行地方政府政策而产生的预算赤字,是很难通过融资来弥补的。其次,地方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可能会由于地方经济对外开放而发生严重的进口渗漏,把乘数效应降到接近于零。因此地方决定的财政政策往往起不了什么作用。再次,地方政府间相继效仿会产生竞争,从总的看只会达成“零和”的结局。最后,由于任何地方政府都无法控制货币供给、利率、价格、收入或进口,因而运用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是极为有限的,而中央政府却可以依据需要利用这些工具。因此,在实施财政政策及使其与其他政策结合起来时,中央政府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 收入分配职能由中央政府履行(涉及人权问题) 原因:地方政府在实施收入再分

配政策的能力很有限,这一政策要求中央政府在个人之间,也就是在地区之间进行再分配,从而使收入分配政策的效果达到最大。

26.蒂布模型。P217~P218 ? 蒂布模型的意义 ? 蒂布模型的内容:

首先,消费者可以完全自由的流动,并假设他们只有可分割的收入,也就是说人们无须由于友情、家庭关系或就业前景,而在选择某一社区居住方面受到约束。 其次,该模型包含着地方税收这一变量。

第三,如果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不同,那么为达到均衡就要求数目巨大的社区存在。这样甚至会产生只有一个人居住的社区。当然最后这一点忽略了公共产品生产过程可能存在规模经济和成本分摊利益的问题。

最后,从分配合理性的角度来看,以脚投票的结果可能并不是理想的。这就是说,富人可能仍然住在他们的“犹太人”区里,穷人也照样住在他们的贫民窟里,;贫富差异的现象仍然出现在各个地方社区中。 ? “以脚投票” ? 蒂布均衡:是指当任何人都无法通过改变居住区以提高其效用时,就存在所谓的蒂布均

衡。

27.奥茨分权定理模型。P219~P221

D P A E C D2 B D1 0 Q1 QC Q2

数量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 5/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