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13897b0856a561252d36f7d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合理利用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使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他们爱着课外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他们对集体生活已经比较熟悉和习惯,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逐步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并有了广泛交友的愿望。他们的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接触社会比以前多。但他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是非常分辨不清,对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虽然知道,但往往不能自觉执行,自控能力较差。 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里边处于大哥哥大姐姐的地位,他们一方面对母校和老师充满感情,另一方面又不满足于小学生活,向往进入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环境。

六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六年级学生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广,吸取的信息也更多,对社会现象和国内外新闻比较关心,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还不善于正确地进行判断与辨析。六年级学生敬仰英雄和名人,爱抄名人名言,想当英雄,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又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他们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比较熟练,但又不会觉得不屑做或不能坚持做;同学间在学习上的差距已较明显,部分同学有松劲厌学情绪。

三、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怎样教学

(一)、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作用。\因此,好奇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身边新奇有趣的事例、故事、习题,以灵活、生动的多种教学形式,给学生创设宽松、鲜奇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高昂的情绪、欢畅的心情,认真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概念。例如,如探索“9的倍数的特点”时,可设计老师变魔术,让学生随便写一个多位数(最好不超过五位),老师马上说出这个数是否是9的倍数,??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好玩。有趣的变魔术活动吸引了学生,“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吃”得津津有味,这样的题学生才爱学。

(二)、根据学生好问\心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

小学生天真活泼,凡事好问好学。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急于直接告知或暗示学生答案,而应巧妙地启发学生发问,引导学生主动要求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对教材中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对同学争议中的不同意见;对教师的教法、教学内容的不同看法。如: 在讲《神奇的一笔画》时,首先出示了一个神奇的双月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接着出示相关的故事引发思考,把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了。

(三)、 根据学生\好动\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好动\是小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到良好的作用。如:在设计《剪剪拼拼》这节课时,应更多提供学生自主动手的机会,学生会很有兴趣。

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人人参与,气氛活跃,学得轻松。

(四)、根据学生\好强\心理,鼓励学生敢于竞争

根据小学生的好强好胜,乐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开展诸如夺红旗、找朋友、抢答游戏等形式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学生情绪高涨,气氛活跃,他们在体验成功喜悦之后进一步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的心态。例如,我们偶尔可设计小游戏,以男女PK的形式进行,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学生积极性会很高。

(五)、 根据学生\好玩\心理,组织学生搞好课外活动

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这一特点多创设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乐在其中。

(六)鼓励孩子,增进自信。

孩子通常采取以下策略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放弃、逃避、推卸责任、攻击、否认、过分寻求成人的赞同。那么我们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对孩子有良好的期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给孩子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和表扬孩子、帮助孩子接纳自己、让孩子更多的体验到成功感。

在依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很重要。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现如今,小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他们从情感到物质等方面均得到父母优待,导致他们与多子女有显明的性格差异:1、智力较好,但进取意识差2、占有欲强,独霸心重3、娇气,傲气较重4、缺乏锻炼,性格孤僻5、独立生活能力差。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时,多数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在上学或放学途中,相当一部分中、高年级的学生坐在白发苍苍的祖父母的小三轮车上,悠闲地吃着点心,宛如观光游览,上坡也懒得下车;部分低年级的学生上学来是家长帮忙背书包,一放学马上把书包扔给家长。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他们是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我是应该的,认为所有的

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大部分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委屈、挫折,常表现出“逆反”、“小气”等心理,或出现与教师、家长、同学相对立的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很多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学生吵架打架,寻其原因都说是人家先动手,然后自己才反击。在学习、活动方面,多数小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甚至有些学生会因别人的学业、比赛成绩超过自己而妒忌或产生故意找碴行为。对掉落在地的纸屑甚至同学的文具、课本视而不见,踩来踩去。

古人云:“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独生子女的这些冷淡,缺乏关心同情的心理特点不是天生的,主要是缺乏正确的教育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