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教育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动点问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原点教育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动点问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1640e9ce009581b6bd9eb9f

原点教育培训学校王老师

∵MP=MN,∴四边形MPCN为正方形。∴MP=MN=CP=CN=3(1﹣∵EC和x轴都与⊙M相切,∴EP=EQ。

3)a(a<0)。

∵∠NBQ+∠NMQ=180°,∴∠PMQ=60°。∴∠EMQ,=30°。 ∴在Rt△MEP中,tan30°=PE,∴PE=(PM3﹣3)a。

∴CE=CP+PE=3(1﹣∴DH=HE=﹣∴OH=﹣3∴E(﹣43)a+(3﹣3)a=﹣23a。

3a,CH=﹣3a,BH=﹣33a。

3a﹣3,OE=﹣43a﹣3。

3a﹣3,0),C(﹣33a﹣3,﹣3a)。

3a+3)2

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3∵E在该抛物线上,∴a(﹣42

﹣3a,

2

3a﹣3+33a+3)﹣3a=0,

得:a=1,解之得a1=1,a2=﹣1。 ∵a<0,∴a=﹣1。∴AF=23,CF=2,∴AC=4。

∴点C移动到4秒时,等边△CDE的边CE第一次与⊙M相切。

【考点】动点问题,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

【分析】(1)已知直线AB的解析式,令解析式的x=0,能得到A点坐标;令y=0,能得到B点坐标;在Rt△OAB中,知道OA、OB的长,用正切函数即可得到∠ABO的值。

(2)当C、A重合时,可知点C的坐标,然后结合OC的长以及等边三角

形的特性求出OD、OE的长,即可得到D、E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即可确定a的值。

(3)作出第一次相切时的示意图,已知的条件只有圆的半径,那么连接

圆心与三个切点以及点E,首先能判断出四边形CPMN是正方形,那么CP与⊙M的半径相等,只要再求出PE就能进一步求得C点坐标;那么可以从PE=EQ,即Rt△

13

原点教育培训学校王老师

MEP入手,首先∠CED=60°,而∠MEP=∠MEQ,易求得这两个角的度数,通过解直角三角形不难得到PE的长,即可求出PE及点C、E的坐标.然后利用C、E的坐标确定a的值,从而可求出AC的长,由此得解。

8. (2012湖南常德10分)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为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动点P从B开始,沿射线BC运动,连结DP,作CN⊥DP于点M,且交直线AB于点N,连结OP,ON。(当P在线段BC上时,如图1:当P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

(1)请从图1,图2中任选一图证明下面结论: ①BN=CP: ②OP=ON,且OP⊥ON

(2) 设AB=4,BP=x,试确定以O、P、B、N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

【答案】(1)证明:如图1,

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OC=OB,DC=BC,∠DCB=∠CBA=90°,∠OCB=∠OBA=45°,∠DOC=90°,

DC∥AB。

∵DP⊥CN,∴∠CMD=∠DOC=90°。

∴∠BCN+∠CPD=90°,∠PCN+∠DCN=90°。∴∠CPD=∠CNB。 ∵DC∥AB,∴∠DCN=∠CNB=∠CPD。

∵在△DCP和△CBN中,∠DCP=∠CBN,∠CPD=∠BNC,DC=BC, ∴△DCP≌△CBN(AAS)。∴CP=BN。

14

原点教育培训学校王老师

②∵在△OBN和△OCP中,OB=OC,∠OCP=∠OBN, CP=BN , ∴△OBN≌△OCP(SAS)。∴ON=OP,∠BON=∠COP。 ∴∠BON+∠BOP=∠COP+∠BOP,即∠NOP=∠BOC=90°。 ∴ON⊥OP。

(2)解:∵AB=4,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到BC边的距离是2。

1?4?x)?2??x?2?4(0

22111??x?2?(?x?4)?x? x2?x(x>4)。 222图2中,S四边形OBNP?S?POB?S?PBN∴以O、P、B、N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是:

04)??2【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两线垂直的判定,多边形的面积的分解,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分段函数,点到直线的距离。 【分析】(1)对于图1,证明线段相等,一般情况下找全等。根据BN,CP的分布情况 可以观察△CNB和△DPC,然后证明两三角形全等。也可以观察△CAN和△DBP,证明AN=BP,从而有BN=CP。

对于图2,证明如下:

①∵ABCD为正方形,AC,BD为对角线,∴∠DCP=90o。

∵CM⊥DP, ∴∠PCM=∠PDC。∴∠PDB=∠CAN。 又∵∠DPB=∠ANC,BD=AC,∴△PDB≌△NCA(ASA)。 ∴PB=AN,DP=CN。∴CP=BN。

②∵∠PDB=∠CAN,OD=OC, CP=BN,∴△PDO≌△NCO(SAS)。 ∴OP=ON,∠DOP=∠CON。

∵∠DOC=90o,∴∠PON=∠NOC+POC=∠DOP+∠POC=∠DOC=90o。∴OP⊥ON。

(2)求以O、P、B、N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则要把四边形分解为两个

15

原点教育培训学校王老师

三角形去解决问题。图1中,S四边形OPBN=S△OBN+S△BOP,,;图2中,S四边形OBNP=S△POB+S△PBN,代入求出即可。

9. (2012湖南张家界10分)如图,⊙O的直径AB=4,C为圆周上一点,AC=2,过点C作⊙O的切线DC,P点为优弧CBA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 (1)求∠APC与∠ACD的度数;

(2)当点P移动到CB弧的中点时,求证:四边形OBPC是菱形. (3)P点移动到什么位置时,△APC与△ABC全等,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连接AC,如图所示:

∵AB=4,∴OA=OB=OC=12AB=2。

又∵AC=2,∴AC=OA=OC。∴△ACO为等边三角形。 ∴∠AOC=∠ACO=∠OAC=60°, ∴∠APC=12∠AOC=30°。

又DC与圆O相切于点C,∴OC⊥DC。∴∠DCO=90°。 ∴∠ACD=∠DCO﹣∠ACO=90°﹣60°=30°。

(2)连接PB,OP,

∵AB为直径,∠AOC=60°,∴∠COB=120°。 当点P移动到弧CB的中点时,∠COP=∠POB=60°。 ∴△COP和△BOP都为等边三角形。∴AC=CP=OA=OP。 ∴四边形AOPC为菱形。

(3)当点P与B重合时,△ABC与△APC重合,显然△ABC≌△APC。当点P继续运动到CP经过圆心时,△ABC≌△CPA,理由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