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语文高级教师职称考试试题3份(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晋升语文高级教师职称考试试题3份(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167262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2

2018年中学语文高级职称考试试题(一)

第一部分 公共题(5分)

1、从2008年9月1日开始,全国免除( D ),这是个将被历史铭记的日子。 A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 B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 C农村高中段免除学杂费 D 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

3、《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教学中的什么原则(C)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孩子学钢琴到一定程度后,就感觉自己不会进步了。这在认知上叫什么(B) A高原反应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5、一教师与一专家合作,采用他的研究成果,应用与实践中。这个研究方法称为什么(C) A观察法 B文献法 C行为研究法 第二部分 专业题(95分) 一、填空题

1、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的自得情趣; 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自得的情趣;幸福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祝愿。

2、“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 。“五经”是指 《诗经》 、《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 。

3、《名人传》写的是 贝多芬 、米开朗琪罗、 列夫·托尔斯泰 三位伟人历经苦难坎坷的一生。

二、阅读题(20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词语解释

不知何许人(地方 )造饮辄尽( 就 )期在必醉(希望 )衔觞赋诗( 杯子 ) 2、翻译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深究。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

不为贫贱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功名利禄。

3、课文从哪几方面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品质?(3分) 性格特点、生活境况、志趣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②,终无济于天下。子曰③:“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4、词语解释

①穷僻之域(地方 ) ② 无济于天下(帮助 ) ③虽子羔、原宪之贤 ( 即使 ) ④既不出户(门 ) 5、下面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B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在那里) C面墙之士(一面墙壁) D十室之邑(县城) 6、翻译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天天上进,就要天天后退

7、结合甲乙两文划线处,说说两人在求学方法与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三、分析题

(一)1、这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 藤野先生 》

2、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 阿长与< 山海经 > 》

3、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

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背影》

4、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什么了。他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人书》)

2

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什么,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 孤独之旅 》 5、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 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 只眼。 《老王》 1、写出上面的片段分别选自什么课文。

①、 ②、 ③、 2、上面这五个片段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任选其中两个结合课文概括其性格特征。 们都是普通人,他们的心中同样有爱,而且感人之深,不仅让作者念念不忘,更让读者深为感动。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正直热情,工作认真执着,热爱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有求实精神。 阿长

3、请你说说如何结合上述五个语段对学生进行人物描写手段的教学?(5分)

(二)八(上)第二单元五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都以“爱”为主题,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人物命运的体悟又往往超出“爱”之外。这两者是否矛盾呢?请结合新课标阅读教学目的和建议谈谈你的理解。

四、作文(20分)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冰心的一首小诗。请你理解此诗内涵,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结合你的工作实际写一篇4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诗歌除外不限,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五、教材教法。(20分)

1、《短文两篇》(八下;巴金《日》《月》),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3

2、为突破重难点设计一个教学环节。

3、板书设计

4、为《月》设计两个阅读题,并附参考答案(5分)

六、名著导读(15分)

教师上名著导读课《水浒传》,让学生做导演。你来评评这堂课。

2018年中学语文高级职称考试试题(二)

一、课程标准20分 (一)填空题6分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