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四题”重点难点答疑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鲁迅研究四题”重点难点答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17092aa2cc58bd63186bd8c

“鲁迅研究四题”重点难点答疑

问:鲁迅少年时代的生活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答:绍兴的周氏家族,在清朝后期曾是一个十分兴盛的名门旺族。在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勾结英法联军击败太平军后,在绍兴大肆烧杀。周家在这场兵燹中,各房的财产损失惨重,大伤元气。鲁迅出生时,周家已从大户没落为小康,并且一直在走下坡路。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因科场案入狱,周家从此一蹶不振。这年,鲁迅被送往母亲鲁瑞乡下的娘家避难,过了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压抑和刺激,一方面,认识到了封建阶级的腐朽和没落,认识到了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另一方面,也使他看到了农民的痛苦和不幸。紧接着,他父亲周伯宜吐血卧床,一病不起,鲁迅便开始了每日出入当铺和药店的终日奔波,更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后来他在《呐喊?自序》中曾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他后来的创作,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都受到这段生活的深刻影响。

问: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答:主要是在他求学期间。1898年,鲁迅在南京求学期间,受到了康梁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他读到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后,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在他的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观察世界、认识现实的思想武器。1902年,21岁的鲁迅考取了官费留学日本的名额,

怀着救国的理想进入日本人专为中国留学生进入各种专门学校而开设的补习学校东京弘文学院,当时的东京正是中国革命党人海外活动的中心,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新小说》等报刊成为了留学生们的精神食粮。鲁迅在课余也开始接触国外的文学作品,以翻译的形式创作了历史小说《斯巴达之魂》,同时也与他的同乡好友许寿裳一起开始了中国国民性的探讨。后来,许寿裳在《我所认识的鲁迅》中回忆说:“我们又常常谈着三个相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1904年,鲁迅从弘文学院毕业后,离开东京,去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然而,他对中国国民的缺点和病根认识越多,对自己的医学救国理想就越怀疑。1906年,一个偶然的“幻灯片”事件,特别是那些茁壮而麻木的“看客”以及“示众”的场面,对鲁迅的一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正是从那时起,鲁迅遂“弃医从文”。鲁迅的全部创作,包括杂文和小说,无论是社会批判还是文化批判,都是沿着“改变他们的精神”这一思想发展的。

问:什么叫“幻灯片”事件?

答:鲁迅在《呐喊?自序》说:“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

盛举的人们。??从那一回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问:教材中说:“和‘五四’前后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不乐观,不激进,甚至有些消沉??”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答:应该联系鲁迅当时的经历来看。1909年,28岁的鲁迅回到国内后,先是在浙江当中学教员,讲授化学、生物学等课程。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才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赴北京,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袁世凯复辟后,鲁迅陷入了幻灭,沉没于古籍。1917年,当风行一时的《新青年》大张旗鼓地发起“文学革命”时,鲁迅仍未能改变自己颓唐的心情,仍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以排遣自己内心的寂寞。正是在这种寂寞的心情中,应新文学朋友们的邀请,几乎是同时开始了白话散文、白话小说和白话诗的创作。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于1918年发表时,他已经是将近“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了。

问:教材中说刘半农曾赠送鲁迅一副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这里的“托尼”指的是谁?

答:托,指俄罗斯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尼,就是提倡“超人哲学”的尼采。

问: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答:鲁迅笔耕一生,从事过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留下大量著述。虽然鲁迅后来所说的“五种创作”只包括三种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和两种散文(《野草》、《朝花夕拾》),并不包括以评论为主的杂文,但鲁迅一生中创作得最多的仍然是杂文。鲁迅的杂文创作大致可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杂文主要收入《热风》(1925)、《华盖集》(1926)、《坟》(1927)、《华盖集续编》(1927)、《而已集》(1928)五部集子中,后期杂文主要收入《三闲集》(1932)、《二心集》(1932)、《伪自由书》(1933)、《南腔北调集》(1934)、《准风月谈》(1934)、《集外集》(1935)、《花边文学》(1936)、《且介亭杂文》(1937)、《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十部集子中,另外还有《集外集拾遗》,共16部。他曾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中对自己的杂文创作做过这样的统计:1927年以后的九年,比以前九年创作的数量多两倍;而这后九年中的最后三年,其数量又等于前六年。鲁迅杂文创作的数量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后三部《且介亭杂文》,堪称鲁迅杂文的压卷之作,在形式上包括杂感、短论、随笔、书信、序引题跋,以及墓志碑铭等,在内容上更涉及妇女、儿童、青年、家庭、教育、心理、道德、风习、语言、文字、现实和历史等。

问:为什么称鲁迅为“现代小说之父”?

答:《狂人日记》的发表,拉开了现代小说不断推陈出新的序幕,鲁迅也因此一发而不可收。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接连发表了《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