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苏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19fcb0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3

5、降落伞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8. 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 9.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科学知识

1.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 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4. 培养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 5. 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索的精神。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不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层次2: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不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层次3:能了解降落伞能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探究能力:

10. 层次 1:不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不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

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层次 2: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不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层次3 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能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教学步骤:

学生/教师互动目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教师:先出示降落伞下降的图片或录像。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降落伞可以把我们安全的从天上带回到地面吗?

学生回答:是因为空气托住了降落伞。

集中话题

教师让学生讨论:降落伞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学生开始讨论:讨论过后组织学生在图上用箭头标出降落伞受到的地球引力及空气阻力。

33

教师: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 学生说:想。 教师:先让学生分组根据具有的材料设计制作降落伞的方案。

学生开始讨论。

讨论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制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安全,线段从四个角下垂到结的长度应相同。

学生分组根据设计方案制作降落伞。 教师巡视并且指导。

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到室外测试降落伞的下降速度。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可以由一位同学将降落伞伞面对折两次后,在教学楼二楼上往下放降落伞,下面的同学用秒表记录降落伞从打开到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这样各降落伞下降距离可以控制在基本一致的范围内,探索和调下降速度快慢也就一目了然。活动时教师应认真组织,查

更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教师:我们已经制作出了自己的降落伞,你们想让它在天空中停留更多的时间吗?

学生回答想

教师: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让学生提出他们的设想。也就是假设。 学生设计实验并形成各自的方案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师生对各组方案进行修正,着重关注各组是否正确控制实验的变量与恒量。

(教师提示学生获得各降落伞的下降速度的数据不能仅凭一次实验,要通过多次实验获得多个数据后再求得平均下降速度,体现科学研究获得有用数据的严谨性。整个研究的过程同样要注意组织,确保活动的安全。)

开始实验,反复几次后获得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给予评价。

回顾和解让学生回去查找降落伞的资料,说说降落伞的种类有多释

少。

说说降落伞的原理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第五单元 调查与预测

先让学生对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进行假设,再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假设。)

34

课 题 1、调查 过程和方法: · 能够根据一个主题设计调查问卷,能够向熟人征求回答信息,能够根据回答信息得出简单的分析结论; · 能够正确填写调查表,能够模仿教材的格式自己设计调查表; · 能够在现场调查活动中使用某种捕虫工具和某一种观察工具。 科学知识: · 知道人类活动影响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 理解鸟的不同,迁徙的地点和距离都不一样; · 通过农作物—田鼠—狐狸—老鹰的食物链图例,理解动物的生存如何受到人类活动威胁的知识; · 懂得调查的意义; · 认识调查昆虫所必需的物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关注身边环境中事物的变化; · 关注人类活动给环境以及动物带来的影响; · 痛恨生活中坑害农民的行为; · 羡慕丹顶鹤的幸福生活; · 忠实地展开调查。 能够根据一个主题设计调查问卷,能够向熟人征求回答信息,能够根据回答信息得出简单的分析结论;能够正确填写调查表,能够模仿教材的格式自己设计调查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了解调查的意义 师 生 互 动 1、 地球是否真的变暖了呢?你是怎么认为的,有科学道理吗? 2、 要想知道地球是否真的变暖,应该怎么办? 3、 科学家事怎么做的? 4、 科学家通过调查发现了什么? 5、 说明调查可以使我们了解在不同时间内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6、 你知道各种候鸟似如何迁徙的吗? 7、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知道? 8、 科学家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找到答案的? 9、 他们是怎样来做的? 10、从下面的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迁徙最远的鸟是什么 效果简析 35

鸟?哪些鸟经常飞到北极???)教师可以用地球仪进行比划。 11、调查使我们了解到一些事物的相同和不同特征。 12、阅读课本55页的事件,看到这则消息你是怎么想的? 13、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去做? 14、怎样去调查呢?为什么要去检测种子、化肥、农药? 15、调查使我们完整地了解了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学习调查的方法 1、 前面几则活动中科学家调查的方法一样吗? 2、 调查有很多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来设计调查问卷 3、 看课本55页,然后请同学想一下你想要了解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怎样来调查? 4、 自己小组讨论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在全班进行调查。 5、 交流调查的结果,全班同学点评。 6、 你知道丹顶鹤是怎样生活的?请学生来给大家做演讲。 7、 再请学生说说他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查的? 8、 我们不但可以通过图片资料调查问题,还可以通过文字资料调查问题,阅读课本56-57页或者亲临现场进行调查。 1、 请同学们自己确定一个调查问题,并讨论好这样的问题 是否适合在校园内进行。 2、 指导学生进行分工。 3、 讨论调查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器材?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工具,如何使用。 4、 分工进行现场调查。 5、 完成调查报告并汇报。 调查实践 (教材上是调查校园里的昆虫) 课 题 1、调查 过程和方法: · 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 · 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科学知识: · 懂得预测的含义以及两种常见的预测情况; · 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 · 懂得科学知识是我们做出科学预测的根据; · 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 · 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量筒、水、5个玻璃弹子、烧杯、食盐、天平 36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导入 师 生 互 动 1、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根据动物的行为来判断天气的几句谚语吗?请学生说说。 2、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一定的现象来推测未来的变化。 效果简析 认识预测 9、 请学生来做一个游戏 讲解游戏的规则:投一枚硬币,静止后朝上的事哪一面?连续多是尝试,会出现什么情况? 先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学生尝试 汇报 实际情况和你想得一样吗? 10、 如果把一个玻璃球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情况?在继续放入第二粒呢? 你为什么这样想? 学生实践 学生汇报结果 3、小结:前面我们做的两个游戏中同学们都运用了预测,实际上预测就是什么呢?预测需要什么? 4、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天气预报,实际上这也是预测,是不是每天的天气预报都准确无误呢?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5、把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体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请学生先预测,再请学生说说这样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试验。 汇报试验的结果。 刚刚的事情是怎么回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阅读课本60页的话。 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预测,你能举出生活中科学预测的例子吗? 6、 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预测:下面哪一种情况下粉笔下落不易粉碎? 7、 学生预测。 8、 你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9、 试验前先讨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试验的真实性。 10、 进行实验,然后汇报试验的结果。 实践活动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