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总(2004-2010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历届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总(2004-2010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1d4caf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03

历届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题汇总(2004-2010

年)

(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06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07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0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幕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2

(10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宋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1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2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04--10年古诗鉴赏题答案 (04浙江卷)

答: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 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05年浙江卷) 答:(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06年浙江卷) 答:(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3

(07年浙江卷) 答:(1)燕子兴亡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08年浙江卷)

答:(1)(2分)屈原 白居易

(2)(4分)内容:①漂泊的焦思 ②谪官的愁思 ③乘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获理解的苦闷 ④年华易逝的伤感 ⑤浮沉宦海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 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09年浙江卷)

答:(1) 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2)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10年浙江卷)

答:(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