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第五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2156e4133687e21af45a964

(三)垄断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厂商对于市场的影响力是与它的垄断程度和消费者选择余地的大小密切相关的。而消费者选择余地又和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相关联。如果消费者选择余地大,当厂商提高其产品价格时,消费者就会转而购买其它商品进行替代,提价的厂商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大。这种情况下,厂商对市场的影响力就有限,它就不敢轻易提价。如果在垄断市场上,一个厂商垄断了某种商品的全部供给,在缺少替代品的情况下,它对于市场的影响力就大,而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就小。这时,一旦垄断厂商提高其产品的价格,消费者虽然也会减少购买,但是,由于找不到别的替代品,他们就只好继续购买该垄断厂商的产品。这样,由于该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它就敢于提高价格。

关于需求价格弹性与垄断价格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建立边际收益和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MR?dppdTRdPQ1??P?(1?)?p(1?) dQdQdQQEd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C=MR=P(1+1/Ed),可以发现,边际成本应该是非负的,在MC=MR时,(1+1/Ed)也应该是非负的,即Ed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或者说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是小于-1的。这意味着,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或者是非弹性的),提高价格就可以最佳收益。而且,在价格上升时,需求总会变小,在产量也减少的情况下,总成本当然也会减少,造成利润增加。这一提高价格、减少产量的过程会一直进行到需求价格弹性变大,才会停止。

根据P(1+1/Ed)=MC,可以得出 P=MC/[1+(1/Ed)]

这个关系式给所有拥有垄断实力的厂商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定价法则,只要垄断厂商能够估计出1%的价格变化会引起的销售量变动的百分比,就可以根据上式确定一个实现最大利润的价格水平,这一价格水平就是在边际成本的基础上的一个加成。不难看出,如果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大,或者说厂商的垄断势力很小,加价就会较小;如果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或者说厂商的垄断势力很大,加价就会很大。

有垄断势力的厂商与完全竞争的厂商之间的重要区别就表现在:完全竞争的厂商,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有垄断势力的厂商,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因此,测定垄断势力的一个自然方法是计算利润最大化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运用P(1+1/Ed)=MC 这一利润最大化时价格与边际成本及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式我们可以给出判断垄断势力度的表达式,即价格减去边际成本在除以价格的加价率,由于这一表达式是由经济学家阿巴·勒纳1934年首先使用的,又被称为勒纳的垄断势力度(勒纳指数),用公式表示

L=(P-MC)/P=-1/Ed

显然,勒纳指数的值总是在0~1之间。对于一个完全竞争的厂商来说,P=MC,从而L=0。L越大,垄断势力越大。

该表达式也说明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在Ed的绝对值大于1的情况下),价格超出边际成本越多。如果需求弹性无穷大,价格就等于边际成本。这时就变成了完全竞争的市场情况。

[案例]5-4 加成定价:从超级市场到品牌裤子 三、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发生作用,或者说行之有效有三个条件:第一,厂商必须有一定的控制市场供给的条件和隔离市场(市场分割)的力量。第二,产品的转卖必须十分困难,否则就会出现中间商的牟利行为。第三,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必须有所不同,而且厂商必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出不同偏好的消费者。

(一)不同程度的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

又叫做完全价格歧视。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单位产品都以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出售。最后一单位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一般情况下,当垄断厂商知道每一个消费者为购买每一单位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并据此制定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时,就表明垄断厂商实行着一级价格歧视。此时,由需求曲线表示的代表商品边际效用的消费者买进一

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成为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曲线。如图5-18所示

2.二级价格歧视

在某些消费中,各消费者在任何给定的是其中都要购买很多单位货物,如水、电力等,而且随着购买数量的增加,其需求是下降的,即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他们的支付意愿是下降的。在这种情况下,厂商根据消费数量的不同对产品实行分段计价,就属于二级价格歧视,即对消费者需要求意愿强的数量部分索取较高的价格,而对消费者需求意愿的数量部分索取较低的价格。特别是在规模经济明显的情况下,控制公司价格的政府机构可能会鼓励分段定价。通过扩大产量和实现较大的规模经济,即使允许公司取得更大的利润,消费者的福利能够增加。图5-19描述了具有下降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厂商的二级价格歧视。

从图5-19中可以看出,厂商如

P P1 P0 P2 P3 O P P D=MR O Q Q

图5-18一级价格歧视

MR AC MC D Q1 Q0 Q2 Q3 Q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图5-19二级价格歧视 果实行单一价格,按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相等的原则应将产量定在Q0处,相应地价格定在P0水平上。但现在厂商根据购买量的差别定了三个价格,销售量的第一阶段定价为P1, 第二阶段定价为P2, 第一阶段定价为P3。正是这种分段计价使得单一定价水平上厂商不愿意提供的产量通过分段定价而得以实现,从而满足了支付意愿在P0以下部分消费需求,增加了该部分消费者福利。

3.三级价格歧视

指垄断厂商把消费者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别或阶层,分别索取不同的价格。这是最常见的价格歧视方法。在这种价格制度下,不同的消费者可能对于某种商品的相同数量要支付不同的价格,但是同一消费者对所购买的不同数量的商品却可以支付相同的价格。也可以说,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价格不同,但在同一市场上只有一个价格。

垄断厂商如果能够区分两类消费者,比如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一类缺乏需求弹性,另一类需求价格弹性较大。那么,垄断厂商就可以对需求弹性不大(或者说缺乏弹性)的消费者提高产品价格,而对需求弹性较大的消费者保持低价。因为前者不会由于价格较高而降低较多的需求,而后者却会因为价格较高而大大减少需求。

四、两部收费制

两部收费与价格歧视相关并提供了剥夺消费者剩余的另一种方法。他要求消费者为购买一种产品的权利先预付一定费用,然后消费者在为他们希望消费的每一单位产品付一个额外费用。比如,计算机联网,先收入网费,再收使用费。一些俱乐部的会员既交纳会费,也要交付使用费或者服务费。大型娱乐场所或公园,也是先支付门票费用,再支付园内的具体游览或设施服务费。

两部收费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入门费(我们记为T)和使用费(记为P)。设厂商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他应该定一个高的入门费和低使用费,还是相反?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

假设市场中只有一个消费者(或者具有相同需求曲线的许多消费者)。再假设厂商知道这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厂商要尽可能多地占有消费者剩余。此时采用两部收费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简单方法是:令使用费用P等于边际成本,而入门费T则等于各消费者的总消费者剩余。具体如图5-21所示。

在图5-21中,消费者为了能使用该产品支付T(或略少一点),而消费每单位的价格P*=MC。用这种方法定价,厂商能把全部消费者剩余变成自己的利润。

如果消费者的偏好完全相同, 垄断厂商在实行两部收费时,自然努力要使自己

P* D Q 图5-21 只有一个消费者的两部收费 MC *

P T* 得到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其原则就是按照自己的边际成本来制定价格,从而创造最大的消费者剩余,然后再以固定费用把消费者剩余全部要回来。

如果消费者偏好不相同,制定最优的两部价格就较为复杂。这时,垄断厂商所能收取的固定费用就不能超过边际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否则,就会迫使边际消费者退出市场。这样一来,在消费者偏好不相同的情况下,最优的两部价格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消费者偏好的差别,以及各类消费者占市场的比例。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到边际消费者的状况。我们用图5-22来描述这种情况

图5-22描述了具有不同需求曲线的两个消费者,现在厂商只能定一个入门价和一个使用价。此时,厂商不再愿意把使用费定在等于

P* B MC C D1 D2 Q2 Q1 Q 图5-22 两消费者的两部收费 P T* 边际成本上。如果这样做,他只能让入门费小于或等于较小需求弹性的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否则他就会失去该消费者),但这样并不能实现最大利润。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应该将使用费定的高于边际成本,并将入门费定在等于需求较小的消费者仍然有消费者剩余的某一点。

显然,设计一个两部收费比选择一个单一价格需要更多的数据,知道边际成本和需求曲线是不够的,确定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不可能的,但人们至少会想要知道个人的需求之间能差多少。如果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相当接近,增加厂商利润的有效方法就是将价格P定在接近边际成本的水平上,并使入门费T很大。如果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差异很大,两部收费也许并不会较单一价格能有效增加厂商的利润。

[案例]5-5 小美人鱼:一个价格歧视的例子

第三节 垄断竞争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垄断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即竞争和垄断相结合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概括起来,垄断竞争性市场结构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量厂商生产和销售彼此之间有差别的替代品。

第二,由于一个生产集团中的厂商数量非常多,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也不受到来自对手的任何报复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