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第1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第1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323d7848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3

D.Z的最低价单核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比Y的强 答案:C

2.(2019·绍兴高三适应性考试)1869年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根据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排列,准确预留了甲、乙两种未知元素的位置,并预测了二者的相对原子质量,部分原始记录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位于现行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第ⅢA 族 B.原子半径比较:甲>乙> Si C.乙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CH4 D.推测乙的单质可用作半导体材

解析:选C。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同一行的元素在同一主族,同一列的元素在同一周期,甲元素与B和Al在同一主族,与As在同一周期,则甲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4周期第ⅢA族,A项正确;甲元素和乙元素同周期,同周期元素的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则甲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乙,所以甲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乙元素的,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乙元素与Si同主族,乙元素的核电荷数大于Si元素的,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甲>乙>Si,B项正确;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乙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CH4,C项错误;乙为Ge元素,其处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可用作半导体材料,D项正确。

题组二 “位—构—性”关系 3.

(2018·浙江11月选考,T12)元素X、Y、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元

素Q位于第4周期,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X A.原子半径(r):r(Q)>r(Y)>r(Z) B.元素X有-4、+2、+4等多种价态 C.Y、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D.可以推测H3QO4是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解析:选C。根据元素Q位于第4周期可知,X在第2周期,Y、Z都在第3周期;又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可推出X是碳元素、Y是硫元素、Z是氯元素、Q是砷元

Q Y Z

素。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r):r(Q)>r(Y)>r(Z),故A正确。B.元素X是碳元素,碳元素有-4、+2、+4等多种价态,故B正确。C.Y、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多种,如果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则均为强酸,但HClO、H2SO3不是强酸,故C不正确。D.Q位于第ⅤA族,其最高价为+5价,可以推测H3QO4是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D正确。

4.W、X、Y、Z、M、N六种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Z>W B.单质的还原性:X>Y

C.溴与元素M同主族,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M的强

D.元素N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推测N元素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 解析:选C。根据元素周期表可推知各元素。X为Na,Y为Mg,W为O,Z为S,M为Cl,N为Ge。因为M为氯元素,其非金属性比溴强,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高溴酸强,C错误。

5.(2017·浙江4月选考,T14)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Y、X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非金属性依次降低 B.Z、Y、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降低 C.WH4与Z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 D.W的位置是第2周期、第ⅣA族

解析:选A。由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知,W为C,X为O,Y为S,Z为Cl。A项,同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原子半径:S>Cl>O,非金属性:O>Cl>S,故错误。B项,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因非金属性:Cl>S>C,所以酸性:HClO4>H2SO4>H2CO3,故正确。C项,CH4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故正确。D项,C元素位于第2周期第ⅣA族,故正确。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06(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Na C.O

2-+

B.Mg D.F

2+

解析:选C。这些离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四个选项中离子半径最大的是O。

2.

2-

(2019·嘉兴高三选考模拟)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

r(Y)>r(X)>r(Z),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

图所示转化,其中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元素位于第ⅣA族 B.A能溶解于B中

C.A和C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B的沸点高于C的沸点

解析:选D。由题给信息及转化关系可推知,X、Y、Z分别为O2、N2、H2,A、B、C分别为NO、H2O、NH3,据此分析可得结论。X是氧元素,位于第ⅥA族,A项错误;NO难溶于水,B项错误;A是NO,C为NH3,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C项错误;B为H2O,C为NH3,水分子间的氢键比氨分子间的氢键强,故水的沸点比氨的高,D项正确。

3.短周期元素X、Y、Z、W,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同主族,并且原子序数之和为20。Y原子的质子数为Z原子的质子数的一半,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2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与其简单气态氢化物发生反应 B.原子半径:Z>W>Y>X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D.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与足量W的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气体

解析:选A。在短周期元素中,C、Si的原子序数之和为6+14=20[或设X的原子序数为

a,则Z的原子序数为a+8,有a+(a+8)=20,解得a=6],即X为C,Z为Si。Y原子的质

子数为7,Y为N。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W为Cl。HNO3+NH3===NH4NO3,A项正确;原子半径:r(Si)>r(Cl)>r(C)>r(N),B项错误;非金属性:Cl>Si,故稳定性:HCl>SiH4,C项错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产物有5种,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呈气态,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都呈液态,D项错误。

4.

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C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分别是( )

A.O、P、Cl C.C、Al、P

B.N、Si、S D.F、S、Ar

解析:选A。设A、B、C三元素原子序数分别为a、b、c,由三元素相对位置可知a+8-1=b,a+8+1=c且b-10+c-10=(a-2)×2;又知b+c=4a,所以a=8,b=15,c=17,即A、B、C分别是O、P、Cl。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H4比CH4稳定 B.O半径比F小

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强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弱

解析:选C。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的非金属性强于Si,P的非金属性强于As,因此CH4的稳定性大于SiH4,H3PO4的酸性强于H3AsO4,A、D项均错误。O和F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由于O原子比F原子核电荷数少,故半径:O>F,B项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C项正确。

6.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丁为同族元素,且最外层电子均为偶数,乙、丙、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丙的单质可用于冶炼金属 B.甲与丁形成的分子中有非极性分子 C.简单离子半径:丁>乙>丙 D.甲与乙形成的化合物均有强氧化性

解析:选D。由题意可得,甲为O,乙为Na,丙为Al,丁为S。铝单质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比如铝热反应,A正确;SO3为非极性分子,B正确;简单离子半径:S>Na>Al,C正确;Na2O没有强氧化性,D错误。

7.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如表所示。下列有关A、B、C、D、E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2-

3+

2-

2-

2-